直銷立法誰來主導 成國內外各界高度關注焦點
發布: 2004-08-31 00:00:00 作者: only 來源:

來源: 中華工商時報
根據中國的入世承諾,在入世后3年之內,對于“無固定地點的批發或零售服務”,將取消限制。隨著最后期限2004年12月11日的逼近,由這項承諾引發的直銷立法問題,正成為國內外各界高度關注的焦點。
但是,除了今年2月,商務部有關官員表示相關工作即將展開,時至今日,我們從官方渠道得到的信息非常之少;與此同時,業界和媒體則紛紛傳出不同版本、不同背景的直銷立法草案內容。
這樣的狀況,與我們希望看到的公開、公正、透明的立法程序,有一些距離。我們甚至無從知曉直銷立法的最終目標和最后層級是什么。因為根據《立法法》,商務部只能制定部門規章,國務院只能制定法規,如果上升到法律層次的《直銷法》,則應該由全國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之。
在官方渠道沒有更多信息的情況下,民間渠道傳來的信息,讓我們對直銷立法多了一層擔心。根據這些信息,以安利、雅芳為代表的外資直銷業巨頭,在已經獲取巨額利潤的前提下,又進一步利用自身的優勢,竭盡所能對直銷立法施加影響。我們認為,這些外資直銷巨頭的目的不外乎三條:第一,希望中國政府專為外商打造一部法規;第二,如若不成,退而求其次:外商先行,內資后行;第三,再若不成,再退而求其次:在內外資一視同仁的前提下,設置高門檻,將內資企業事實上擋在直銷業門外。
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比公開、公正、透明更為嚴肅的話題,我們的直銷立法,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是因為3年限期逼近,為了應付入世承諾而立,還是從長遠出發,為了中國直銷業的全面健康發展而立?是為了防止傳銷借機死灰復燃,以防范為主制定一部苛刻的法規,還是以培育、促進和規范為主,讓這個行業得以健康成長壯大?
我們當然希望是后者。我們當然希望在直銷這個注定要開放的領域,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能夠被有關部門一視同仁、同臺競技;我們當然希望即將出臺的法規,不要設置高不可攀的門檻,讓更多的中國企業,也能一展身手。
值得注意的是,自2月份商務部透露即將開展相關立法以來,商務部已征求過幾次意見,但每次征求意見都只有外資企業參加,而將于10日在廈門召開的直銷立法會議,商務部不但邀請了外資企業代表,也邀請了部分內資企業代表。據稱這些內資代表為自己的獲邀興奮不已。內資代表的心情,讓我們感到不安。因為這是在中國,制定一部中國的法規,而我們中國的代表,竟然為自己能和外國代表坐在一起而感到高興。
我們希望,最后出臺的直銷法規,不但能讓外資企業滿意,也能讓所有的中國企業滿意;不但能夠兌現入世承諾,也能讓中國的直銷業從此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達到這個目的,應該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