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的七年
發布: 2004-08-31 00:00:00 作者: only 來源:

中國工商報社http://www.cicn.com.cn/
在大連市工商局公平交易處執法人員的幫助下,筆者與一位曾多次參與傳銷、如今已洗手不干的人約好了見面時間。這位60多歲的老人已沒有了參加傳銷時的狂熱,變得相當平和。下面是他的自述,希望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重蹈覆轍,踏上傳銷這條“賊船”
第一次:700多元購藥打了水漂
1997年我退休了,日子一下子清閑起來。一天,一位老朋友找到我,說是現在大連有識之士都在做“潤爾生”西藥的生意,我曾是醫生,應該盡早參加,可以賺到大錢。拗不過老朋友的好意,我跟著他去了總部。作為醫生,我覺得這個東西并不一定像他們宣傳的那么有用,但礙于情面,我還是買了點。現在我明白了,這一買,我那朋友肯定就算是發展一個下線了。兩個月后,賣藥的突然失蹤了,我去找朋友,他說自己也是受害者。無奈之下,我將買下的藥都送了人,聽說這些藥也沒什么效果,購藥的700多元錢也全打了水漂。
第二次:頭次拿到提成
動機的產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礎上。拿我來說,退休金不足千元,卻是一家三口的全部經濟來源,我很希望通過各種致富的方法去緩解生活壓力和自身的緊張感。傳銷組織正是迎合了我以及眾多人對利益的需求,他們宣揚的所謂快速致富方法,對我產生了誘惑。所以沒過多久,當又一位朋友約我做沈陽一家公司銷售“釋放負離子”的機器生意時,我一下子就被它夸大其辭的宣傳吸引住了。顧不得一臺3490元的昂貴價格,我購買了3臺,還推銷給我以前的病人1臺,得到500元的提成,并獲贈1臺消毒機。此后,這項生意在大連遍地開花,紅極一時。但一年后,由于舉報不斷,它被定為傳銷并被取締。
第三次:4000元買了4包銀杏茶
由于傳銷活動在1998年已被我國政府明令禁止,所以傳銷組織對發展對象實施精神控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傳銷活動“合法化”,消除發展對象參與傳銷的罪惡感。我第3次陷入傳銷就是這樣。當時我的一位朋友拿給我一些宣傳手冊,說是國家已批準并正在實施一項“綠色扶貧”的計劃,只要花上2000元錢,就可以在安徽定遠縣國際杏林園里擁有一棵標上你名字的銀杏樹,每棵樹在前40年內的效益都歸購買者,可創財富32萬元,其后的要歸組織者。宣傳冊上印有每年可領利潤的比照表,還印著國家領導人的照片。許多人自認為所從事的是有前途的事業,一下子購買幾十、上百棵的大有人在,我也花4000元購買了2棵。不到一年,國家各媒體曝光說這是傳銷,又被取締了。至今我從2棵銀杏樹上得到的回報就是4包簡易包裝的銀杏茶。
第四次:骨灰格位砸在手里
不勞而獲,只能是騙人的把戲,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可就是一遇到具體事就犯糊涂。第4位朋友找到我,說是省市都有規定,今后人去世后不準埋在山上或野外,骨灰格位一定會吃香,一個放骨灰的“福位”已從最初的2800元一路漲到4800元,十幾年后可升值到每個9萬元。主管者也保證說,買后若不想要了可去他那里登記,由他們買回去。我花了1萬元錢,買了2個;一個老同學貸款買了16個。可現在,設在新開路一度熱鬧非凡的辦公地點已人去樓空,我想原價賣出去也成了癡心妄想。聽工商局的人說,那是虛假宣傳。
第五次:識破傳銷
最近,我又被一位朋友拉去聽了關于一種豆類營養品的銷售課。一位自稱“教授”的人現身說法,說他只干了5個月就掙了輛22萬元的小轎車,還有一位75歲的老太太也說她以直銷的方式干了一年掙了多少萬元。我怎么聽怎么都像傳銷,這次我留了個心眼,去市工商局咨詢了一下,結果得知他們正在對此進行調查。
被騙參加了5次傳銷,失去了5位朋友。7年的傳銷,使我失去了從退休金中擠出來的3萬元錢,也使我買到了極深的教訓。傳銷其實就是設立一個遞進的心理陷阱,不斷告訴參與者只要“努力再努力”、“堅持再堅持”地發展下線,就一定能夠賺錢,一定能成功。對絕大多數的傳銷參與者來說,就像那拉磨的驢,希望總在眼前,但總是不會實現。
現在,還不斷地有老同學、老朋友打電話給我,要我去聽關于某某產品傳銷的課。可是,我已徹底醒過來了,我告訴他們,我再也不會參加類似的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