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制技能傳承大師劉茂貴:用“心”傳承 以“新”提質
發布: 2024-06-13 14:19:29 作者: 佚名 來源: 羊城晚報

中醫藥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歷數千年而不衰。如今這一包小小的中藥飲片,凝聚了一代代中藥人的堅守與辛勞。在漫長的歷史中,中藥生產經歷了哪些發展和變化?作為非遺項目的中藥炮制傳統技藝,在中醫藥傳承和創新中扮演何種角色?中醫藥產業如何催生新質生產力?近日,我們來到揭陽普寧市,拜訪中藥炮制技能傳承大師劉茂貴和他所在的企業,探尋關于中醫藥傳承創新的故事。

劉茂貴老師介紹中藥炮制技藝
初心不改,老藥師回憶與中藥結緣
傳承、學習、堅持,是眼前這位八旬高齡老人在交流中提及次數最多的詞語,提起中醫藥和中藥炮制技術,這位老人侃侃而談,道不盡的話語里充滿的都是他對中醫藥事業的畢生熱愛。
劉茂貴,后輩都尊稱他為“劉老師”,現年80歲,作為新中國第一批中醫藥專科學者,他先后就讀于江西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獲得美國世界傳統醫學科學院傳統醫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國家中藥管理局中藥專家組專家、中華臨床醫學會副理事長、美國傳統醫學科學院整合醫學特約研究員,先后在省級、國家級和國際醫藥科技雜志發表論文38篇,取得科研成果7項,榮獲科技成果獎和優秀論文獎7項。2003年加入康美藥業,擔任技術顧問一職,現主要負責公司生產與質量技術監管指導及中藥炮制技術培訓工作。
“中醫藥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古時候,醫藥不分家,好的醫師,也是一名好藥師,正所謂‘病靠醫治,醫靠藥助’,中藥既是中醫藥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醫治療疾病的物質基礎。”劉老師介紹道,同時他也坦言,“上世紀50年代監管體系還沒健全,關于中藥生產相關標準規范也不完善,前店后坊的粗放式經營模式,以及生產設備和技術的限制,使得中藥質量得不到保障。” 1961年參加工作后,劉老師選擇投身中藥炮制生產領域,歷經六十載,始終初心不改。什么是中藥炮制?炮制的目的是什么?它起到哪些作用?聽這位中藥炮制技藝傳承大師向我們娓娓道來。
藥德至上,懷仁者之心炮制好藥
“中藥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饋贈,80%是植物類,所以中藥又稱為‘本草’。每樣藥材都有其特定的生長條件,并受氣候、水質、土壤等因素影響,從種植、采收,再到加工生產、運輸存儲,形成了一條環環相扣的全流程鏈條。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藥物的質量和最終療效產生不可逆的影響,可以說中藥是既普通又金貴。”劉老師如此形容中藥。為了使天然藥物符合用藥要求,就需要經過炮制。劉老師介紹,中藥炮制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按中醫用藥要求將中藥材加工成中藥飲片的傳統方法和技術,古時又稱“炮炙”“修事”“修治”。藥物經炮制后,不僅可以提高藥效、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儲,是中醫臨床用藥的必備工序。炮制是一門傳統又獨特的制藥技術,早在2006年5月,中藥炮制技術就已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類。中藥的炮制主要包括:凈制、切制、炒制、炙制、煅制、蒸制、煮制、燉制、燀制、制炭、制霜、水飛等。一種中藥可以采用多種方法炮制,一種炮制方法也可兼有多個作用,這些炮制方法有主次之分,但彼此之間又相互密切聯系。中藥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通過炮制來調整藥性,引導藥性直達病所,使其升降有序,補瀉調暢,解毒糾偏,發揮藥物的綜合療效。通過對中藥的炮制,可以達到以下作用:1、可以潔凈藥物,保證用量準確;2、便于調劑和制劑;3、穩定有效成分,增強療效;4、可以改變藥物的藥性,以及引經報使作用,俗稱藥引;5、減毒作用,保證臨床用藥安全;6、利于保存等等。
關于中藥炮制技藝的研究和創新,劉老師并未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停下學習的腳步,他認為中醫藥知識寶庫如浩瀚星海,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只是滄海一粟,必須活到老學到老。在提升自我的同時,他仍堅持每周去到一線生產車間,將經驗和知識口傳親授給他的弟子,并指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優化提高工藝。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中藥炮制技藝也在不斷創新和完善,為中醫藥的現代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來,企業生產車間配備了越來越多先進的設備,如帶有智能化監控、可溯源、遠程控制功能的炒藥機、煎煮鍋等,智能化自動化的輔助為中藥品質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劉老師表示。
談及中藥炮制對藥品質量的意義,劉老師眼神堅定且嚴肅,“中藥炮制要嚴格遵照《中國藥典》和《中藥炮制規范》規定工藝流程,才能符合入藥標準,絕不能因繁從簡,隨意改動。質量第一原則同樣也是中藥炮制工的職業操守,涉及百姓健康的,絕對不能馬虎對待。”
康美藥業質量管理部負責人張津津表示:“選用道地的藥材,采用最佳炮制工藝,通過炮制,調整藥性,增利除弊,使中藥飲片真正達到‘安全、有效、穩定、可控’的要求,更好地適應不同病癥的辨證用藥,提高治療效果。在保證中藥飲片質量的同時,也為中藥全鏈條的質量保證提供重要的支撐作用。近年來,公司持續加大中藥質控相關資源投入并自主搭建康美藥業中藥溯源平臺,實現了從藥材源頭到產品銷售末端的全過程信息化質量控制,切實為中藥質量保駕護航。”

把好中藥質量關
守正創新,賡續中醫藥薪火
近年來,劉老師的工作重心逐漸轉向中藥炮制技能人才培養上,“中藥炮制工是一門臟活累活,炮制涉及炒、蒸、煅、煮等工序,車間工作溫度較高,而且需要有扎實的中藥理論基礎和一定實操經驗,年輕一代,能在艱苦的環境中沉下心來從事中藥炮制工作與學習的,需要有異于常人的耐心和對中醫藥持續的熱愛。”劉老師表示,“中藥炮制技藝要代代傳承下去,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在國家的重視下,現在從事中藥炮制領域研究和工作的人越來越多了,企業和高校也加大了對中藥生產制造類人才教育培養的投入力度,中藥炮制不僅是一項技能,更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除了堅持學習,在“劉茂貴傳承工作室”,在“中藥炮制技能大師工作室”,在“中藥炮制工職業技能等級”考評現場,總能見到劉老師忙碌的身影。他躬身入局,直接參與到公司中藥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中,二十一年間,為企業培養出一批批中藥人才新秀。
談到對年輕一代的寄語,劉老師表示,“我希望年輕一代中藥人懷著仁者之心和嚴謹之心,踐行‘神農嘗百草’的精神,堅定走中醫藥這條路,潛心學習研究,不斷提升自我、挖掘創新,用心為老百姓做好藥。人生有限,蠟燭總有燃盡的一天,在這之前,我會盡自己所能,點亮更多年輕一代對中藥事業的熱情,讓中醫藥傳統文化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康美智慧藥房
“質造+智造”,傳統中醫藥向“新”而行
“從‘制造’到‘質造+智造’,近年來,康美藥業在推進新質生產力方面采取了多方面舉措,主要圍繞人才創新、技術創新、智能制造等方面展開,以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并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康美藥業供應鏈中心副總經理、普寧生產基地負責人黃龍濤表示。
發展新質生產力,人才是先導和關鍵,堅持“傳承+創新”原則。據康美藥業企業官網,近段時間以來,公司通過傳統技藝以師帶徒、組織職業技能等級考評、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校企人才交流合作等措施,培養具有傳承精神和創新思維的新一代高素質中藥技能人才,加快催化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讓千年中醫藥煥發新活力,助力屬地經濟社會和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技術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基石。公司加大研發力度,引入新技術,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和優化,積極推動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據悉,截至 2023年底,康美藥業擁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570余項。2023年度,公司核心中藥產品黃芪、黨參、金銀花等11個通過國家專利產品備案認定,合計擁有國家專利產品17個,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8個,是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