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扶貧背后:巨頭與新貴共舞,人才缺失等難題待解
發布: 2019-10-10 12:33:13 作者: 佚名 來源: 藍鯨財經


近年來,農村電商相關政策的不斷推動疊加“下沉”這一概念的興起,“扶貧”已然成為國內電商行業的主旋律之一,阿里、京東、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以及貝店、云集等電商新貴紛紛加緊布局,通過電商扶貧的方式下沉到農村市場。
日前,發改委印發的《關于支持推進網絡扶貧項目的通知》提出,要扎實推進農村電商的發展。更早之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也提出要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支持政策,實現城鄉生產與消費多層次對接。
毋庸置疑,上述相關政策的出臺將為農村電商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農村電商仍處于初級階段,對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帶動當地就業等具有積極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農村電商還存在物流倉儲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亟需多方克服解決。
政策助推農村電商發展,巨頭與新貴共舞
據記者了解,自2014年起,國內的農村電商便開始得到政策支持。其中,2014-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明確提出要發展農村電商,2017年以后,國家對農村電商的政策支持力度更有顯著加大。
根據《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7—2018)》,2017-2018年,國務院、商務部、財政部等部委接連出臺了十余項與農村電商相關的政策,重點提及推進電商扶貧、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等。據藍鯨TMT記者不完全統計,2019年,國務院、發改委等部委又連續發布四項政策,以扶持農村電商的發展。


在上述政策推動下,電商企業相繼下鄉探索電商扶貧的模式。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推進農村電商發展早已成為近幾年電商企業的重要戰略,從2015年起,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已開始大規模“下鄉進村”,但在2017年拼多多出現后,爭奪農村市場的格局生變,也帶動了貝店、云集等電商“新貴”們下鄉掘金。
從各平臺的扶貧舉措來看,阿里主要推出了農村淘寶、興農扶貧等項目,京東在農村電商方面主推3F戰略、京東便利店及京東幫,而拼多多正憑借“多多果園”項目逐步打通農產品上行。另一方面,貝店也推出“社交電商+技術培訓+消費扶貧”的電商助農模式,云集則推出“百縣千品”項目及“雙育模式”來探索扶貧。
曹磊指出,從阿里的“千縣萬村”計劃、京東“千縣燎原”計劃,再到拼多多的“100億元電商扶貧”、貝店的“一縣一品”項目,無不體現“平臺經濟”的強大帶動效應和輻射能力。
他認為,在電商平臺加大對農村脫貧扶貧力度的努力下,農村電商將進一步加速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繁榮,上述開展扶貧的電商平臺無疑成了我國農村“脫貧攻堅”的生力軍。
農村電商交易規模增速放緩,人才缺失等難題待解
從行業角度看,2014年至今,國內農村電商行業開始快速發展,交易規模呈逐年遞增之勢。網經社“電數寶”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農村電商交易規模達17050億元,同比2017年農村電商市場規模的12448.8億元增長37%,增幅遠高于2018年網絡零售(19.4%)及電子商務(13.57%)的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2017至2018年農村電商交易規模增速有所放緩。從某個層面來說,這表明,農村電商已開始遭遇發展瓶頸。
藍鯨TMT記者近期走訪了江西地區多個村級農村電商服務站發現,當前這類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大多為合伙人及自家親屬,多數站點仍主要依靠為村民代購、收發快件,以及為部分產品提供售后服務實現營收,目前尚未大面積展開農產品上行業務。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電商農貨上行的核心挑戰是前端流量的匹配不能夠形成一定聚集的量,所以很難形成新的農貨上行的流通方式。
他在談及電商扶貧工作的執行難點時指出,要想徹底改造貧窮很難,一定要從根子上讓它自身形成一個正循環,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自己有造富的能力。其次,扶貧工作需要專業人才,一定要讓優秀的人投身到這個領域。
對此,曹磊也表示,當前農產品上行面臨著農村物流企業資金不足、物流及倉儲等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他認為,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專業人才、人才難留和成本過高等難題,嚴重困擾著農村電商的發展;電商平臺做扶貧工作,除了要幫助完善農村供應鏈以及產品調配、運輸,還要盡力推動建立大數據平臺、統一倉儲物流等生態體系,幫助農村電商搭建系統化的架構等。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武漢江南北公司CEO高攀也認為,總體來說,各大電商平臺為扶貧助農出力,以較低的門檻幫助一部分農村貧困人口實現了增收脫貧。但是電商扶貧不應該被等同于幫助農戶賣農產品,電商、互聯網平臺還可以通過數據、產業、用工、創業、金融等方式為農村脫貧做出更大貢獻。
上一篇:星河代售助力原神交易保障交易風險 下一篇: 第三屆世界新零售行業輿情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