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布《直企監管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
發布: 2019-08-01 10:09:21 作者: 佚名 來源: 羊城派

這幾年,國內直銷行業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去年“權健事件“再一次把直銷行業拉回到大眾的視野之中,又讓該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作為直銷行業大省的廣東,情況又是如何呢?
近日,“直銷企業踐行承諾與消費維權宣傳工作調研”活動在廣東舉辦,與會專家紛紛為廣東直銷企業“診脈”。
多位專家認為,正值直銷行業面臨很大的信任危機之時,廣東率先走在全國前列,發布《廣東省關于進一步加強直銷企業監管促進直銷行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積極探索建立長效監管機制,鼓勵優質直銷企業落戶廣東……這些措施與條款將會極大提振市場信心,進一步幫助行業迎來更加規范的發展,直銷行業的未來前景仍可期。
把直銷說成傳銷極不負責
直銷這種營銷模式自1990年登陸廣州開始,先后經歷了無序發展、限制性發展、禁止發展、按《直銷管理條例》依法發展等不同歷史時期。
各級政府也在不同時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制定出不同的政策,有放寬、有嚴管,有扶持。目前,中國直銷市場份額在世界直銷市場份額中排名前列,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直銷行業發展至今,盡管已經從最初的魚龍混雜到現在已經有了初步規范,但仍存在諸多亂象,最為典型的當屬直銷傳銷混淆不清問題。時至今日,直銷與傳銷的界限問題仍在被討論。
“這個問題不搞清楚,行業發展難免陷入泥潭。”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創始院長、法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孫選中教授表示,一有問題就把直銷說成是傳銷,這是極不嚴肅、極不負責任的,對直銷企業而言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怎么區分直銷與傳銷?孫選中說,直銷和傳銷確實有容易讓人混淆的地方,但其本質界限還是很清晰的,即直銷是以產品和服務為導向,是向消費者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的;而傳銷則是以詐騙錢財為目的,是要堅決打擊和清除的。
值得一提的是,從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上公布的“百日行動”100個執法典型案例看,沒有一起拿牌直銷企業涉嫌傳銷的案例。
“這種強烈的反差,說明公眾對直銷和傳銷的理解并不準確,存在誤讀。”孫選中稱,自我國《直銷管理條例》《禁止傳銷條例》頒行實施以來,直銷行業即進入了法治化發展的軌道。
長效監管機制成為行業“緊箍咒”
廣東是中國第一直銷大省,直銷企業的數量、企業的體量、從業人員數、銷售額等一直位居全國第一。在全國93家拿牌企業中,14家企業總部注冊地在廣東,占全國總數15.4%。
“權健事件”引爆輿論之后,直銷行業發展中存在的產品把控、消費者權益維護、廣告宣傳、經銷商行為管理等系列問題也被集中引爆。
對于市場體量已超2000億元的直銷行業來說,今后想要更加健康、有序發展,亟待建立健全一套長效監管機制。
對此,《意見》指出,將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促進直銷行業健康發展,加強對直銷行業發展指引,增強直銷企業發展動能。
“廣東省這次又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上述機制將成為行業‘緊箍咒’。”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表示,隨著直銷市場不斷發展,亟待管理升級,其中包括從法律法規上進一步厘清傳銷和直銷的邊界,這樣一方面可打消直銷企業不斷“試探”的念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監管執法。
邱寶昌認為,此番直銷企業接連“爆雷”,也暴露出企業自律不夠以及對經銷商的管控失位等問題。
有的直銷企業過分追求業績,對經銷商不加甄別,隨意簽訂經銷合同,對經銷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的虛假宣傳、非法傳銷等行為視而不見。
據介紹,《意見》還要求市場監管、商務、公安等部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加強對直銷企業直銷經營活動的監督檢查,全面監督直銷企業守法規范經營。
大健康新時代,鼓勵優質直銷企業落戶
隨著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我國首次將健康領域提升到國家層面并作為中長期戰略規劃,突出了大健康的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強化治未病的理念,提倡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促進健康產業發展。
“該項政策給直銷行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條件和空間。”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郭毅告訴羊城派記者,從目前直銷行業的主打產品來看,大多數直銷企業都是經營保健品。
《意見》還提出,要加強對直銷行業發展指引,鼓勵優質直銷企業落戶廣東。
各級政府可以在權限內制定優惠措施,吸引直銷企業把總部的相關職能如物流中心、大數據中心、客服中心、培訓中心等落戶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等,可享受相應的支持政策。
支持直銷企業在廣東建立產品研發中心,尤其是中草藥保健品的研發,在人才引進、科研立項、資金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
郭毅認為,大健康時代人們追求的不僅是個體身體健康,還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會、環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提倡的不僅有科學的健康生活,更有正確的健康消費”。
廣東省直銷企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幾年,行業內圍繞“大健康”而深化和開發的產品也會越來越多,“大健康”產品所占的市場份額也會越來越重。
支持直銷企業社交電商等新模式
近年來“互聯網+”的突飛猛進,微商、新零售經濟、體驗經濟等新興業態的迅猛發展,讓直銷行業受到了新的沖擊。
對此,《意見》還創新性提出了“支持直銷企業利用社交電商等新興方式開展業務”。
記者發現,從去年至今,直銷行業一直蔓延著一種迷茫的情緒,高壓的監管使市場眾人不敢動也不能動,市場持續處于低溫的寒冬狀態。
中國互聯網協會微商工作組資深行業研究員王騫指出,面對互聯網和電商的沖擊,直銷行業必須尋求創新突破。
他認為,《意見》中落實“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支持直銷企業采取各種“互聯網+”的措施擴大經營,支持直銷企業利用社交電商等新興的方式開展業務。
鼓勵企業建設線下體驗店,完善咨詢、體驗、培訓、展示、銷售、服務等綜合功能。鼓勵直銷企業應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大健康產業、日用消費品方面優提供有效供給,等等,“這些措施真是雪中送炭”。
與會專家認為,《意見》從根本上清理整頓直銷市場存在的亂象,凈化直銷市場環境,有利于構建一個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社會共治的直銷市場秩序體系,進一步規范、引導、促進直銷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