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企接連“爆雷” 專家稱違規企業堅決吊銷牌照
發布: 2019-02-25 11:23:26 作者: 佚名 來源: 南方網

求解直銷“排雷”③
近年來,直銷行業快速發展,但虛假宣傳、涉嫌變相傳銷等問題一直如影隨形。“權健事件”引爆輿論之后,直銷行業發展中存在的產品把控、消費者權益維護、廣告宣傳、經銷商行為管理等系列問題也被集中引爆。
直銷入華已進入第29個年頭,直銷市場體量超2000億元,多年來,“如何管好直銷”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在1月29日的集體約談會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商務部相關負責人對91家直銷企業提出明確要求:確保企業經營活動不觸碰法律底線,切實規范企業經營行為,杜絕夸大虛假宣傳和違規直銷行為。
2月14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目前商務部已經暫停了辦理直銷相關的審批、備案等事項。有直銷行業專家表示,考慮到直銷行業的亂象,在暫停審批之后,該理順直銷許可淘汰機制,對存在違法違規的企業要堅決吊銷直銷牌照,以形成懲戒效力。
違法違規直銷企業要堅決吊銷其牌照
自2006年發出第一張直銷許可證后,國內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越來越多。根據商務部市場秩序司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拿到直銷牌照的企業共計91家,隨著直銷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直銷市場的體量也不斷擴容,目前已超2000億元。
不過,在直銷市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1月29日舉行的約談會指出,我國直銷行業出現了不少違法違規行為,群眾反響強烈,社會危害大。
1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13個部門開展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的“百日行動”。此輪整治除了要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外,同時也要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據了解,目前針對直銷領域的監管,主要是依據業內俗稱的兩個《條例》,即2005年頒布的《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
廣東省直銷企業協會負責人介紹,兩個《條例》實施以來,通過清理整頓,明確了傳銷在中國是一種非法的銷售方式,確立了直銷在中國的合法地位,使銷售市場得到了初步凈化。“不過,由于直銷在我國發展的歷史較短,目前仍存在著一些問題,而兩個《條例》都是在2005年制定的,經過10余年的市場實踐,當前的直銷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建議盡快修訂和完善。”
有直銷業內專家對記者說,隨著直銷市場不斷發展,亟待管理升級,其中包括從法律法規上進一步厘清傳銷和直銷的邊界,這樣一方面可打消直銷企業不斷“試探”的念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監管、執法。
針對直銷行業有關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商務部目前已暫停辦理直銷相關的審批、備案等事項。據悉,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商務部還將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直銷行業監管體制,建立直銷企業和主要從業人員信用“黑名單”制度,加大違法失信的成本。
有直銷業內專家建議,考慮到直銷行業的亂象,在暫停審批之后,該理順直銷許可淘汰機制。提高準入門檻,同樣也得強化后置監管,對存在違法違規的直銷企業,要堅決吊銷直銷牌照,以形成懲戒效力。
以產品為導向才是直銷企業生存的根本
此番直銷企業接連“爆雷”,也暴露出企業自律不夠,以及對經銷商的管控失位等問題。有的直銷企業過分追求業績,對經銷商不加甄別,隨意簽訂經銷合同,對經銷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的虛假宣傳、非法傳銷等行為視而不見。
在1月29日的約談會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商務部要求直銷企業高度自覺,確保企業經營活動不觸碰法律底線。在經營活動中,要切實加強和完善直銷企業的內部管理,對銷售團隊、企業高管、直銷員要加強管控。
“直銷企業夸大宣傳是為了支撐產品虛高的價格。很多直銷產品標價很高,一雙鞋墊標價上千元,一張床墊要2萬元,產品成本和經營成本是硬性支出,要高撥出比就只能價格虛高。”長期觀察直銷行業的九方馬管理顧問機構董事長王萬軍說,而一件商品價格虛高,要人們愿意花錢買它,也只有通過夸大產品功效,消費者才會買賬,直銷企業要把產品價格虛高的情況打下來,就要讓產品價格定價合理、透明。
在國際直銷業,1973年就成立了世界直銷協會聯盟。據王萬軍介紹,該聯盟的職能很多,其中一項是對其會員企業進行嚴格審核、管理,他們業內人士信息交流順暢,若是發現會員企業有涉嫌傳銷行為,內部會有相應的處罰條例;若是有好的企業也會樹立榜樣,對行業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還有一項職能是自覺承擔消費者教育工作,該組織都會投入很多精力和金錢,通過各種形式教育消費者如何區別傳銷和直銷等等。
和國際相比,目前我國尚未有全國性的直銷行業協會。王萬軍表示,在國際直銷市場,國際直銷行業協會均有成熟的管理會員的制度、手段和模式,若我國成立直銷行業協會,可拿來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用于管理中國直銷行業,以協助政府管理。這樣做,既可降低社會管理成本,又能更專業地管理行業。
針對直銷企業自律問題,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黃英姿建議,直銷企業應制定長遠的戰略規劃,不能搞“短平快”的投機行為,應回歸到以產品為導向,以服務為根本理念的穩步成長步伐。“回歸直銷本質,盈利應從提供好產品、好服務來獲得收入,提升業務隊伍素質,在從業者培訓中減少投機教育、降低欲望,去除浮躁。”
在黃英姿看來,直銷行業的健康發展不能靠“管制”而要靠“管理”。“‘管’是指行業要自律,目前直銷行業還沒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組織,‘理’就是要理清行業內部的關系。”黃英姿說,直銷企業的產品覆蓋范圍很廣,保健品、護膚品、小家電等六大類產品均可以走直銷渠道,以產品為導向才是直銷企業生存的根本,因此一定要有自己可以立足生存的拳頭產品。
建設陽光企業形象 加強與公眾媒體溝通
兩個《條例》頒布后,直銷和傳銷之間可謂涇渭分明,但對于公眾來講,直銷與傳銷之間的界限并不明朗。廣東省直銷企業負責人介紹,很多市民對直銷與傳銷分不清,很多是混為一談,影響和困擾著直銷企業的發展,也使得直銷行業的社會認同度低。
針對直銷行業的管理,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直銷牌照管理制度,識別直銷和傳銷的方法首先是看企業是否具有商務部頒發的直銷牌照,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拿有直銷牌照的企業就不會非法傳銷,像此次被認定為涉嫌傳銷的權健、華林都有直銷牌照。因此,識別直銷和傳銷要看是否有層級機構,直銷是單層級營銷,企業通過直銷人員將產品推銷給消費者,超過一個層級,就有傳銷的嫌疑,此外,還要看薪酬計算是否以下線和下下線的業績計算。
此外,從不斷爆出的案例來看,不少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認識不足,容易輕信銷售人員的虛假宣傳,缺乏辨別能力。因此,除了加強監管、企業自律外,強化消費者的普及教育也十分關鍵。
“直銷行業是一損俱損的,一個不規范的企業帶來的是對整個行業的傷害。”一位不愿具名的直銷企業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相對于以前封閉的行業環境,近幾年業內交流逐漸增多,直銷企業也意識到需要加強與公眾、媒體的溝通,改變過往與公眾隔離的“駝鳥”政策,建設陽光企業形象,通過新零售門店等展示企業品牌形象,加大透明度,同時也使得總部與分公司、直銷員、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互通流動起來,這樣也便于規范治理公司。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