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黑”中醫嗎?央視開年大劇今晚開播,陳寶國為中醫國粹“代言”
發布: 2019-02-21 15:01:03 作者: 佚名 來源: 新浪潮雜志

提起“懸壺濟世”這四個字,印入腦海中的多半為身穿長衫診脈的老中醫形象。但從傳統走入現代,現代醫學以科學之名強勢占領醫療陣地,傳統中醫中藥因不那么“科學”而面臨何去何從的爭議,網絡上也出現了“中醫黑”和“中醫粉”的分野。
2018年年底,丁香園發文劍指權健,百億企業權健瞬間倒塌,而權健以發揚中醫古方自況,因此權健事件也讓中醫中藥也一起面臨輿論的審視。隨之而來的是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而中國保健食品的理論淵源又以中醫藥為基礎,藥膳可以說是最早的保健食品,“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更是深入人心,也正因此,整治保健亂象,中醫藥也難免遭遇沖擊。
在網絡輿論中,丁香醫生被看做“中醫黑”的代表之一。2月17日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再拋驚人之語:燕窩阿膠還不如雞蛋價值高。無疑,這又是對于保健食品功效的“釜底抽薪”。

中醫中藥爭議繼續,但中醫國粹得到越來越多人認可也是事實。近期有消息稱,旨在控制阿片類止痛藥物泛濫,尋找治療疼痛的替代藥物和療法的聯邦法案提到,針灸作為其中一種治療疼痛的療法,將會被美國衛生部評估,綜合循證醫學的證據,如在一年內能得到疼痛最佳治療方案的循證分析,該方案將進入聯邦保險。

秉初心,中醫不絕傳國粹;舉懸壺,仁心濟世醫蒼生。今晚,央視開年大劇《老中醫》將在央視一套正式開播。陳寶國、馮遠征、許晴等主演為中醫強勢“代言”。好劇馬上上演,人們是不是也該沉下心來真正的思考一下,而不是糾結于“黑”中醫還是“粉”中醫?
“我有個心愿,看完《老中醫》這部電視劇,觀眾們能對中醫有基本的了解。” 2月15日,電視劇《老中醫》在京舉辦“懸壺濟世、醫者仁心”發布會。編劇高滿堂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觀眾看到中醫的“閃光點”。

據了解,《老中醫》以1927年—1946年間的上海為背景,講述江蘇常州孟河醫派傳人翁泉海闖蕩上海灘,傾盡一生之力致力于中醫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故事。該劇以小人物的經歷體現大歷史格局,展現了傳統中醫文化的無窮魅力,以及中醫傳承數千年,且歷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謳歌了中國人民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堅韌不拔、勤勞守信、寬厚仁愛、不畏強權的民族精神特質。

在發布會上,主演陳寶國坦言,此次飾演的孟河醫派傳人翁泉海與自己之前所飾演的其它角色都不一樣,為了這個角色,在拍攝的四個月120天中,他從來不敢請一次假、也不敢遲到。為了更好的塑造這個角色,在拍攝前期,陳寶國不僅為了外形貼合醫者“仙風道骨”瘦身12斤,還通過影像資料、書籍了解中醫知識,并特意去常州實地拜訪名醫,學習專業知識。

另一位主演馮遠征則告訴大家,自己所飾演的趙閔堂是一個矛盾的人,首先因為他是中西兼修的醫生,在當年的上海開設西醫診所失敗,又轉做中醫。其次,他劇中的醫館也是中西結合體,既有中醫所有的藥柜、藥壺等,也有西醫所有的醫用器材。劇中的他盡管靈活善變,有時還嫉賢妒能,但亦懷著醫者仁心治病救人。

據悉,此劇是高滿堂首次動筆寫十里洋場大上海的故事。2015年,高滿堂與“孟河醫派”結緣。為了創作這部中醫題材的正劇,他和編劇李洲一起,搜集了大量的中醫藥學資料,還“三下常州”,采訪了孟河醫派300年來代表性醫家的行醫診病,處世為人的故事。在積累大量素材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藝術創作,塑造出了老中醫翁泉海這一藝術形象。劇中有關中醫藥的情節、臺詞、藥方和器械等,也是由專門的中醫顧問團隊一一把關校正,最大限度地還原中醫這門科學的本來面目。而導演毛衛寧則說,不懂醫的他,拍完這部劇后也感受到了中醫的博大精深。
在現場,高滿堂親吻了貼有“老中醫”字樣的藥葫蘆,象征著劇中的“老中醫”們于21日晚間起正式開診,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也預示著《老中醫》這部寶藏正劇,將在觀眾的考驗中,正己修身,為國粹醫道響亮發聲。
鏈接
走近“孟河醫派”
孟河,是江蘇武進(今屬常州市新北區)長江邊上的一個鄉村小鎮。孟河醫派作為著名醫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東漢三國時期,可謂為葛洪醫藥余緒。孟河地區歷代名醫輩出,宋代出了許叔微,著《本事方》,開醫案類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準繩》以求"宗學術之規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區積集了一批學養很深的醫界人物,為孟河醫派的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孟河醫派著名醫家如費伯雄、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紛紛走出故土,有多名名醫東行上海,開業授徒,共和國建國前后許多著名中醫專家皆傳承于孟河醫派。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