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深耕南非市場 北方大陸以實際行動踐行“一帶一路”理念
發布: 2018-09-07 14:12:02 作者: 佚名 來源: 北方大陸

一場舉世矚目的歷史性盛會
備受矚目的“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順利落下帷幕,近年來,隨著中非兩國交流的不斷深入以及在各個領域的戰略合作,使得我國傳統文化漸漸走向世界的舞臺……
會上,習總書記指出,中國愿以打造新時代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指引,在推進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基礎上,同非洲國家密切配合,未來3年和今后一段時間重點實施包括“健康衛生、人文交流”在內的“八大行動”,指示我們要積極為世界各國人民尤其是非洲兄弟的健康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進一步深化中非傳統友誼,引領國際間友好合作的新潮流。
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總統布哈里和總統夫人艾莎對中醫藥傳統醫學有極大興趣,尼日利亞大使館與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中醫養生康復醫療專業委員會就中醫藥適宜技術“一帶一路”文化傳承發展建立戰略合作達成一致!
未來,雙方將會按照國家部署大力開展兩國在中醫藥領域的合作,加快推動中醫藥人才培養、技術交流等合作內容,積極響應總書記提出的共同打造中非命運共同體的號召,鞏固中非人民友誼!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優秀文明的結晶,長久以來為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貢獻,它一直深深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傳承至今已有悠久的歷史。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醫理論形成的文化基礎,中醫先賢們以其中的哲學思想和思維方式去探索生命的來龍去脈,去發現疾病的前因后果,進而以此為指導去診治疾病,并將其驗之于臨床,在此過程中,中醫藥已經被深深打上了傳統文化的烙印,雖然,中醫藥文化是醫學技術與傳統文化的結晶,但是,中醫藥如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發揚光大?
關于中醫藥走出國門的思考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無疑使中醫藥國際交流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眾多,各國文化、宗教、風俗等方面有很大差異,呈現多樣性。因此,尋找共同發展,相互認同是基礎,是必不可少的。
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國文化最為充分的保留、延續和現實生活應用。中醫藥走向世界首先需要文化認同,中國文化中“和而不同”與“和合”思想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取之不盡的理論源泉,是保證“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的重要途徑,也為文化認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中醫藥國際發展的重要歷史結點,根基穩固、文化多樣、底蘊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參與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優勢。
同時,中醫藥學也是一門富含文化元素的科學,中醫文化是傳統文化中涉及生命、疾病、健康等內容的文化體系,中國傳統文化以陰陽五行為核心的哲學思想、易學的思維方式、道家的養生學、儒家的倫理思想、釋家的修持之道都對中醫藥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中醫從基本概念到理論、方法,從思維方式到診療手段都帶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
只有正確認識中國文化,體驗、理解、欣賞中醫藥的道與術,才能真正接受中醫藥學,中醫注重經驗、悟性和整體功能;西醫注重實驗、數據的可重復性,中醫治療是通過個性化診療,達到機體平衡的治療目的,評價中醫藥的科學性,關鍵要看效果,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生生不息,就是中醫藥療效最好的例證。
所以,要推進文化認同需要做到做好中醫藥文化傳播工作,文化認同是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先導和杠桿,要利用傳播媒介、結合互聯網線上線下,大力進行中醫藥治病防病、中醫藥養身保健、中醫藥科學和藝術等方面的媒體宣傳。
創建群體認同與互動環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雖然文化、歷史各不相同,但追求健康、提升受教育程度卻是人們的共同向往,我們要使沿線各國民眾感受到中醫的科學、安全、有效和方便,受益繼而產生認同。在中亞國家,中醫藥的醫療服務合作已經先于中醫藥教育進入該國家,健康是生產力,健康是幸福感,現在,越來越多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和中醫愛好者都在選擇學習中醫藥。
“一帶一路”倡議體現的合作、和諧、發展精神,表達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愿望。中醫藥國際交流需要把握機遇,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積極推進中醫藥文化認同,促進中醫藥國際化發展,使中醫院校成為中醫醫療與中醫國際教育的高地,以此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世界的能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雖然中非兩國地理上相距遙遠,但中非友誼源遠流長、基礎堅實,堪稱典范;作為業內先進的大健康企業,北方大陸也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帶一路”理念,一直積極深耕南非,并且在南非市場創造了傲人的成績,未來,我們依然會繼續深化全球布局,播下健康夢想的種子;順應新時代發展趨勢,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