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阿膠秦玉峰:“工匠精神”非“作坊精神”
發布: 2018-03-14 15:31:57 作者: 佚名 來源: 每日經濟報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
在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中,*總理提到了,加快制造強國建設。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3月10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全國人大代表、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談及自己對“工匠精神”的認知。他說,創新是“工匠精神”的精髓,而這些創新交織在一起,也構成了企業家精神,在互聯網時代,“創新”應成為企業家的新常態。
“工匠精神”非“作坊精神”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秦玉峰今年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
在他眼中,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中,秦玉峰提到了2016年春節期間,他帶團隊去歐洲考察的一段往事。
“我們考察的公司,既有意大利的奢侈品公司,也有奔馳、蘭博基尼這樣的汽車公司,每家公司的風格都不同,卻都體現出了‘工匠精神’。”秦玉峰說。
他向記者舉例,意大利的奢侈品公司,通常保持著限量、手工的傳統,講究精雕細琢、精益求精,這是他們對“工匠精神”的堅持。而秦玉峰在仔細詢問后發現,純手工的背后,又有對*的應用,通過技術創新,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他們認為,沒有創新,只能稱為‘工匠’,有了創新,才是‘工匠精神’。”
此后,在考察奔馳和蘭博基尼的時候,兩家公司雖同為知名汽車品牌,但策略的差異,也讓秦玉峰和他的團隊得到了這種反饋。
“奔馳追求量產,是世界知名的汽車品牌,蘭博基尼是世界知名的跑車品牌,追求限量。”秦玉峰向記者表示,兩者的定位和銷售策略不同,但共同之處在于,竭盡全力將最先進的技術應用到汽車生產當中,提升用戶體驗,給駕駛車提供安全保障和駕駛樂趣。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奔馳總部所在地,人口只有8200萬的德國,誕生了2300多個世界名牌,德國“工匠精神”起了決定性作用。這些也給了秦玉峰極大的觸動,“有的人可能沒有觸及‘工匠精神’的精髓,而是走進了‘工匠’的誤區,忘記了‘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更有甚者,將‘工匠精神’理解成了復古式的、純手工的‘作坊精神’。”秦玉峰說。
“工匠精神”意味著創新
會有部分企業家認為“復古式的精益”就是“工匠精神”。在秦玉峰看來,這是一個誤區,“我相信真正的‘工匠精神’意味著創新。在一個缺乏創新的環境中,是不存在‘工匠精神’的。”
國際經合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幾乎所有歐洲工業強國中,高中畢業后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比例都超過50%,在有些國家這一比例甚至超過70%。
秦玉峰說,世界上歷史悠久的知名企業,創始人都是真正的“工匠”。他們之所以成為大企業家,他們創立的企業之所以基業長青,肯定不是因為持續手工打磨某個產品,而是通過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了產品質量、用戶體驗、生產效率、品牌知名度等等,從而為企業提供了發展動力。
在秦玉峰看來,這就是“工匠精神”,如果沒有這些創新,沒有真正的“工匠精神”,他們恐怕早已被淘汰了。這些創新,被熊彼特等經濟學家、德魯克、彼得斯等管理學家稱為“企業家精神”。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新”是一種常態。秦玉峰說,“創新精神”是“企業家精神”最主要的指標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秦玉峰所在的東阿阿膠,就是一家最傳統的制造企業,傳承了近3000年的阿膠制作技藝,看起來與互聯網時代格格不入。
但是,秦玉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一直貫穿在公司的血脈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我們也一直在進行消費場景的重塑。我相信這種場景重塑,能夠為我們的商業模式創新提供切入點。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