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來余春富:做一個腳踏實地的民營企業家
發布: 2017-05-27 12:12:20 作者: 佚名 來源: DSC視界


康美來集團董事長余春富先生
當我們采訪康美來集團董事長余春富先生時,由于近期連續講課做報告,他的聲音嘶啞得讓人幾乎無法聽清。采訪這樣一位勤奮努力、聲音沙啞的人是種很難忘的體驗,這也讓我們對他產生了一絲敬意。
實際上,余春富并不是一位擅長應對采訪的人,一個個在我們看來足夠讓他回答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的問題,他總是三言兩語之間匆匆帶過。比方說,我們問他關于康美來電子商務板塊的問題時,他只有寥寥數語:“高山有機食品和日用品會是電子商務板塊的主要產品,價格便宜,為康美來會員特供,其余情況等我們做出來再說。”回答簡單質樸,絲毫沒有為自己宣傳的意味。這樣的回答讓我為后期的成稿而感到擔憂,但在我們聊起他與土地的故事時,他的話匣子終于打開了……
土地里培育出的董事長
“行業人評價您‘質樸如農民’,您如何看呢?”
“我本身就是農民呀。”余春富董事長說。他曾有一段6個月的生產隊社員務農經歷,沉重的勞作讓他深刻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與不易,看到了農民的貧苦,也讓他與土地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這段經歷在他的潛意識里埋下了一顆改變農民命運的種子。
考入大學后,余春富如饑似渴地閱讀傷痕文學和朦朧詩著作,傷痕文學的真誠和對人性、人道主義的關注,以及朦朧詩中對人的本質思考和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它們都成為了滋潤余春富靈魂的甘泉,并對他影響深遠。
或許就是這兩種思想情感的引導,他在四十不惑之年走入大別山,潛心發展靈芝產業,選擇以土地來播種人生的豐碩。“我就是要干農業,就是要做大健康產業。”沙啞的聲音中依稀可以看見13年前余春富選擇與土地為伍時的信念。
13年前大別山里的金寨縣曾是全國知名的貧困縣,也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金寨縣的農民占據著靈芝的優勢種植環境和豐富的中草藥資源,但因為缺乏資金、技術和管理的支持,這些資源并沒有為他們帶來價值,生活依舊貧困潦倒。
余春富的到來,為當地農民帶來了高級經濟師的開闊視野。“保證品質、控制成本、帶動致富。”余春富總結13年發展時說出的幾個關鍵點,說來容易做卻難。就比如說“保證品質”,靈芝是出了名的難以伺候的“嬌氣姑娘”,為種植出品質穩定的優質靈芝,余春富曾付出無數心血:找靈芝種植專家改進靈芝種植方法和孢子粉的采集方法,引導成立靈芝種植合作社,為農民提供靈芝種植基礎設施,聘請專家無償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對靈芝種植基地進行標準化的管理……一項項工作多不勝數,其中艱辛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講訴清楚。

經過多次改良后的現代化靈芝種植廠棚
帶著對土地的情感關注,余春富扎根在大別山這片紅色的土地上,13年如一日,從事著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健康產業,帶領金寨縣藥農由傳統的農業向著現代農業轉變。在他的引領下,金寨縣的2000名農民憑借靈芝種植產業逐步創富,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如果說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是大方向,那么余春富的“龍頭企業+高校專家+合作社+農民”的模式就是踐行“精準扶貧”下的典型案例。因為余春富對金寨縣扶貧事業的突出貢獻,2014年國務院扶貧辦授予了他“全國社會扶貧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這位從土地里走出企業家,憑借著土地的博愛與饋贈,真正地幫助到了更多農民改變了生活。

廠棚里茁壯成長的靈芝
而今,康美來將其靈芝種植基地逐步擴大至湖北和河南等大別山區,成為靈芝種植基地規模全國第一的企業,幫助更多農民致富,享受富裕生活。
獨特見解:技術、人才與未來
“我們關注到康美來在產品研發方面投入眾多……”
“康美來已經在桑黃的研發上投入了1000多萬元。”余春富難得地搶斷了我們的話頭,這也顯現出了他對產品開發方面的重視。康美來對產品研發的重視程度絕非是掛在口頭上的虛言,從余春富進入大別山,他就找到了安徽大學著名靈芝研究專家沈業壽教授,一方面幫助克服金寨縣農民靈芝種植技術落后和孢子粉采集困難等問題,另一方面為靈芝的深加工提供技術支持等等。
這些技術研發的成果在安徽省康美來大別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官方網站中可以查閱到,從“一種靈芝栽培方法”專利到“一種靈芝孢子粉的收集方法”專利,再到“一種靈芝孢子粉納米硒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專利,這些都見證了康美來在產品研發方面所取的成績。正是對產品研發的投入,康美來破壁靈芝孢子粉的破壁率才能高達99%以上,康美來也才有了打造中國靈芝第一、世界靈芝第一的底氣。

余春富董事長和專家共探靈芝孢子粉采集方法
靈芝如此,桑黃同樣如此。2017年2月,康美來與安徽大學藥學院合作研發項目“國家創新藥物桑黃膠囊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前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研究發現桑黃殺死癌細胞的主要單體成份及指紋圖譜,同時研究表明桑黃對肝癌、胃癌、子宮頸癌和乳腺癌抑瘤率達到78%-86%。除此之外,康美來在桑黃研究上已取得多項關鍵的發明專利,在桑黃產品的開發上作足了技術儲備工作。
“農民不會投入科研,企業必須承擔責任。企業要做強做大,產品必須具有絕對競爭優勢,而技術就是關鍵。”余春富說道,科研其實是他從創業后就從未放下的工作,把產品做到了極致自然就不愁沒有市場,這是多么簡單卻又經常被企業領導者忽視的問題啊。
“康美來的管理團隊非常年輕,為什么敢用年輕的經理人呢?”
“要從更長久的角度去考慮企業的發展。”余春富對直銷行業的發展非常了解,直銷行業高管頻頻跳槽的現象他一直都看在眼中,并引以為患。“沒有哪一家頻繁更換高管的企業可以做好、做穩的,康美來要做出口碑、做得長久,就需要管理團隊的穩定。”
在余春富看來,選用年輕的高管意味著他們與企業有更長遠的合作空間,而且年輕就意味著強盛的學習力和高效的執行力,這是一家創業型公司必須具備的品質。“另一個方面,康美來希望做民族直銷百年老企,年輕的高管團隊可以隨著康美來一起成長,并且分享康美來發展所取得的成績。”
這樣的思路不僅僅是在選用高管團隊上,在系統團隊的建設上同樣如此。“系統團隊與企業必須是統一文化、統一產品、統一制度,唯有同心同德,才能發展得更好。”
“您怎么看康美來的未來,以及直銷行業的未來呢?”
“直銷行業的產品決定了直銷的未來。”簡短的回答卻抓住了重點。2016年以來,“健康中國”與《健康中國2030規劃》等文件的出臺,健康產業已成經濟發展的藍海,中國直銷行業的主要產品為保健品和化妝品,健康與美麗是人類永恒的需求,這意味著直銷未來發展的巨大藍圖。在這樣的時代洪流面前,余春富堅信康美來定然擁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對火熱的互聯網,余春富顯得頗為冷靜,互聯網只是讓購物更加便利的手段,因此互聯網的最終趨勢是企業讓利消費者,這也就意味著互聯網產品的價格必然下調。
濃烈人文氣息的文化大道
有一件關于余春富不為外界所知的事:康美來集團新聞稿件大部分出自余春富的手筆。這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堂堂康美來集團公司董事長怎么會關注文宣方面的事情呢?余春富給了我們解答。
在他看來,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魂魄,“企業文化能夠原創寫出來才是真正的厲害。”他如是說,這句話背后擁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將企業文化寫下來是個需要長時間總結、思考、提煉和整理的過程,一家企業的核心文化必然有其精神的引領性和行動的指導性,在塑造企業精神、提升企業效益、調動員工參與性、企業文化品牌的擴散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做企業與打江山沒什么區別,政黨需要綱領指引,企業也需要文化引導。”余春富繼續闡述著他對企業文化的重視,讓我們更好地領會到了他的想法。企業文化就是包含企業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使命愿景等一系列觀念的思想體系,如果企業文化不符合企業的實際,或不能“寫下來”,那么它就會流于表面、失去指導的意義,更嚴重者還會造成企業內部價值觀念的混亂,影響到企業的長遠發展。
直銷行業中有個“奇特”的現象,一些企業動輒制定百億目標,余春富董事長并不認同這樣的戰略。“要從道的高度來看待企業的戰略。”康美來眼中的“道”就是對人類健康的關注,為人們預防癌癥提供優質的產品。
“企業文化要蘊含大道,要有人文的關懷。”他繼續說,“所以康美來提出了‘正道、地道、商道、人道’的文化理念。”康美來依據“四道”而行,走的是一條關注人類健康的大道,它決定了企業的起心動念。康美來目前經營的重點不在于實現多高的營業目標,而在于將關注人類健康的大道踐行出去,把“健康中國 天下無癌”的宏愿告知每一位事業伙伴,共同承擔起預防癌癥的責任。

康美來提倡的“四道”文化
康美來的確如此踐行。創業13年以來,即便是面臨著各種成本的不斷上漲,康美來產品價格始終都未出現漲幅,而且康美來還宣布在未來的7年里堅決不漲價。這種決定的背后體現出的是康美來“讓消費者買得起,吃得起,吃出效果”的文化理念。這樣的文化理念體現出了余春富董事長身上濃烈的人文主義的氣息。而今,康美來捐贈1億物資開展“健康中國 天下無癌”全國公益活動萬里行項目,也同樣是在康美來文化使命指引下作出的決策。“法律和宗教之于國家,就像制度與文化之于企業。”文化是精神的能量,它關乎一家企業員工的信仰、使命,也決定了這家企業發展的格局。康美來文化的力量,不僅是用優質的產品呵護人們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斷傳遞健康的理念,讓更多人重視起癌癥所帶來的危害。
“仰望星空、穿越歷史、腳踏實地”,余春富常以此為經營企業的思想沃土,他從“道”的高度思考企業的長遠,從歷史中汲取智慧,以務實的態度穩扎企業的根基。他心中奉行著“企業存在的基本價值是有利于社會的進步”這句樸素的真理。這就像《歷史上的企業家精神——從美索不達米亞到現代》書中的假設:如果沒有企業家的參與,我們或許就無法享受到近數個世紀的繁榮。
當然,并非每一個企業家都在假設之列,他們有時也會是破壞性的。但我們深知一點,一個企業家是否偉大,不在于其企業的規模有多大,在于基業長青和口碑在于企業家身上所烙印的人文精神,在于企業對社會發展的價值。
這也讓我想起了羅曼•羅蘭曾說的一句話:“最高尚的人,不為自己活,不為自己死。”這或許就是偉大企業家的風范。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