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峰:能反哺家鄉的企業才是好企業
發布: 2017-05-16 10:11:11 作者: 佚名 來源: 大眾日報

每次從北京南站坐高鐵返回山東,我都能看到進站口巨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生態聊城”。它招徠游人的內容是“游水城、做好漢、泡溫泉、品阿膠宴。”阿膠,已經成為聊城的一張名片。
今年2月28日,在聊城市2016年度總結表彰大會上,東阿阿膠被授予“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在很多人看來,這不過是東阿阿膠獲得的又一個獎項而已,只是一個“地級”,算不上大獎,更不需要大張旗鼓地宣揚。
這個獎項對我來說卻是價值不菲、意義非凡,因為它印證了我對一家好企業的判斷——只有能造福一方的企業才是好企業,只有能回報社會的企業才是值得尊敬的企業。
東阿阿膠植根于東阿縣,生長于聊城市,流淌著齊魯大地的血脈。我們的主導產品東阿阿膠,講究的是原料(驢皮)、技藝和水質(東阿水)的融合。我們一直說,驢皮是阿膠的本,東阿水是阿膠的源,技藝是阿膠的魂。中藥極為看重道地性,阿膠,“出東阿故名阿膠”。東阿,是阿膠道地性的本源,是阿膠的根。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公眾企業,如果不能“固本培元”,就會脫離根本,成為無根之木。我們既然植根于東阿,成長于聊城,就要反哺東阿和聊城。這不但是一種社會責任,更是一種企業生長的“固本培元”。
企業反哺地方,有很多種方式。經營好企業是最好的方式,因為企業經營好了,可以為地方帶來利稅、促進就業,提升知名度,拉動旅游、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經營好企業,是最大的社會責任。
在此基礎之上,如果能對地方進行投資建設、產業扶持,就是更進一步的反哺了。但是這種反哺,不是一次性地“送溫暖”,而是要變成可持續的商業化行為。
央視財經頻道的《遇見大咖》節目曾做過一期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節目。郭廣昌回到家鄉浙江東陽,他姐姐說:“我們全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廣昌多回報一下家鄉。”
媒體報道說,之前郭廣昌曾與幾位浙商斥資數億投資“木雕小鎮”,但小鎮運營不善,郭廣昌有些郁悶。“所以我采取的方式就是低調平靜”,郭廣昌在節目中說,“反正每次呢感覺回家壓力都很大”。
郭廣昌是排名前列的富豪,是全國知名的企業家。類似有郭廣昌這樣困惑的企業家不在少數,他們并非不想回報家鄉,只是沒有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反哺路徑。我很慶幸在山東,在聊城,在東阿,找到了一條通過發展驢產業實現精準扶貧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東阿阿膠這些年來一直在探索如何可持續地反哺家鄉、回報社會。我們最終通過“全產業鏈”找到了這一環節。
驢皮是東阿阿膠的主要原料,也是阿膠的本。我們進行“全產業鏈”建設,倡導“把東阿黑毛驢當藥材養”,首先是希望為公司“固本”,其次是希望能夠反哺產業鏈上游,將阿膠產業發展與驢業發展結合,將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結合,既解決了東阿阿膠的原材料供應,又能夠實現養驢扶貧。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我們在全國建立了20個毛驢藥材標準養殖示范基地。最近幾年更是在聊城建設了全國首個萬頭毛驢養殖示范基地、實施了第一個“百萬頭毛驢養殖計劃”、建設了年產萬噸的驢糧廠、成立了國內第一家線上毛驢交易平臺——中國驢交易所……
我們所作的這些努力,最終反哺到了養育我們的東阿、聊城和齊魯大地。所以東阿阿膠被聊城市授予“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它意味著我們的努力得到了認可、支持和激勵。
在我們推進“養驢扶貧”的精準扶貧模式時,正值聊城率先出臺政策支持,在全市推廣實施“政府+龍頭企業+銀行+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截至目前,東阿阿膠已經在聊城市建立了100個扶貧養驢場,東阿縣也成為全國規模化、標準化毛驢養殖第一縣,全縣黑毛驢存欄量已達5萬頭,43家養驢場帶動了百余貧困戶增收。
去年年底,中國驢交所上線后,僅僅一個多月,就成功交易毛驢5.2萬頭,實現銷售額3.54億元。我們預計2017年能夠實現在線交易25萬頭,銷售額18億元。這些實實在在的交易,既能夠為東阿帶來稅收,更能為東阿帶來知名度和影響力。
今年2月的聊城人代會上,市長宋軍繼在工作報告中提到,2016年阿膠景區入選首批國家工業旅游創新單位,東阿縣獲批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市旅游消費總額增長13.5%,2017年聊城市還將繼續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啟動阿膠小鎮建設,推動阿膠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在前年東阿縣經濟工作會議上,我發言時說“阿膠興,則有助于東阿興;阿膠強,則有助于東阿強”,引起全縣的強烈反響。現在,這一口號在聊城市正在形成共識。
東阿阿膠作為中藥行業的領軍企業,與全世界知名研究機構、大型跨國公司合作,同樣也提升了東阿縣和聊城市的知名度,并且實實在在地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這些反哺,是數字所無法體現的。
我是山東人,東阿阿膠是山東企業,我們唯一的想法就是,經營好公司用業績為山東做出貢獻,建設好品牌使之成為山東的一張著名文化名片和工業名片,用精準扶貧實現可持續的扶貧路徑……
只有能夠回報社會的公司才是好公司,只有能夠造福一方的企業才是好企業。去年春節我去歐洲考察時,曾經去德國一家家族企業訪問。整個小鎮都是圍繞那家企業存在和繁榮的。一家企業構成了小鎮的命脈,也形成了當地的文化和基因。正所謂“一個企業一座城”,它們榮辱與共、休戚相關。這,正是東阿阿膠所追求的。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