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納泰與春芝堂聯手打造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 2016-03-26 15:54:48 作者: 王晉 來源: 中國經濟網

僅需抽1毫升血液,就能精準捕獲血液中極其微量的腫瘤細胞,通過早發現、早診斷,實現早治療、早安心。這項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技術得到了健康行業標桿企業的青睞。今天,北京中科納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春芝堂集團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京舉行,標志著雙方共同打造春芝堂生命科學研究院,加快推動“腫瘤捕手”精準篩查早期腫瘤技術推廣與應用,推動癌癥早篩、早診、早治,為大眾提供癌癥精準診療服務。
北京中科納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踐行P4醫學(預見性-Predictive、預防性-Preventive、個性化-Personalized和參與性-Participatory)理念、專注于納米轉化醫學的高科技企業,是國內CTC檢測技術的行業先驅與領導者。創始人胡志遠博士目前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研究員及博士生導師,已在蛋白質/多肽組學的研究領域深耕多年。中科納泰的核心研發成員均來自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團隊擁有多項納米技術與多肽的研究專利。此外,專業技術團隊中,擁有博士以上學位的高中級研究骨干二十余人,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技術支撐人員一百余人。該團隊研發的“腫瘤捕手”多肽納米磁珠捕獲外周循環血腫瘤細胞技術,結合了該團隊多項專利研究和技術,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并且適應癥廣泛,在目前國內的液體活檢市場中獨占鰲頭。胡志遠博士介紹說,“癌癥其實是慢性病,發展過程幾年甚至幾十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里,只有在最后的時間,癌癥才會發展或進展到不可治療的階段。通過早期篩查、早期干預,公眾完全不必談癌色變。‘腫瘤捕手’技術能將癌癥檢測提前到腫瘤組織只有1至5毫米大小時,大大優于目前的PET-CT技術(5毫米以上)以及CT等常規檢測手段(10毫米以上),并且具有高特異性、簡易無創、針對腫瘤種類廣泛等特點。目標是將晚期癌癥的10%至15%的治愈率,經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五年生存期提升到90%以上,使癌癥不再是不治之癥,挽救無數的患者和他們的家庭。”
上海春芝堂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立17年來始終秉持“治未病”核心理念,傳承中醫藥養生文化,融匯現代高科技成果的民族健康企業,是一家集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健康產業領軍企業。該公司董事長王愛興說,“中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癌癥發病率占世界的四分之一,癌癥死亡率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癌癥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 40%。造成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國人沒有形成定期篩查的防癌常識。春芝堂一直在尋找‘中國元素、國際標準’的最前沿的健康產品,通過對腫瘤的早期篩查、早期干預,為大眾健康保駕護航。”春芝堂公司是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單位、上海保健品協會副會長單位、中華中醫藥學會會員企業。該公司已經獲批國家商務部直銷經營許可證,成為中國第34家、上海內資企業第一家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目前有20多萬會員。通過與中科納泰合作,春芝堂將建立生命科學研究院,為百姓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雙方達成此次戰略合作的初衷,是為了推動癌癥早期篩查事業的發展,實施強強聯合,為國人提供最好的早期腫瘤篩查產品。本次合作充分利用中科納泰國際領先的技術優勢、雄厚的科研實力、國內頂尖研究機構的專業背景和市場潛力巨大的產品等優勢,結合春芝堂在健品直銷領域的頂級品牌、遍布全國的營銷渠道、優秀的人才優勢和運營管理經驗,在直銷市場推廣“腫瘤捕手”CTC檢測技術開展全面合作。
據悉,春芝堂集團業務覆蓋整個大健康產業,分為健康產品、健康檢測、健康科研、健康養生4大版塊。與中科納泰的戰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雙方將以建立生命科學研究院為契機,在健康檢測、健康科研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借助“腫瘤捕手”技術在早癌篩查、預后監測和療效評估等方面的鮮明優勢,讓更多的人群享受到‘腫瘤捕手’技術,從而針對性地進行“精準醫療”“精準預防”,并以腫瘤超早期篩查為起點,后期會延展到免疫細胞應用研究、干細胞應用研究、基因大數據應用研究等諸多領域,為大眾帶來更便捷、更有效、更完善的全流程健康管理與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并明確提出深化醫療改革,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醫療事業的發展,并提倡“精準醫學”這一前沿的醫學理念,支持并發展大健康市場。可以預見,中國的醫療健康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蓬勃發展。作為納米轉化醫學的領導者,中科納泰以“腫瘤捕手”技術為代表的多項專利技術在腫瘤早期篩查、預后監測與療效評估領域具有絕對的領導地位,并且將逐步形成從技術研發、產業轉化、加工生產到配送供應等完整的產業化鏈條,同時,中科納泰與美國Leroy Hood院士合作,共同建設P4納米醫學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引入國內外在生物醫學、納米新材料、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高精尖人才,并建設多個國際一流的專業性研發實驗室,將科研與產業化有效結合,成為“精準醫學”的業界領導者。
鏈接:
“腫瘤捕手”技術是來自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胡志遠、楊延蓮、方巧君、王浩四位海歸博士開發。團隊在中科院先導項目、北京科委先導與優勢材料項目的支持下,歷時多年研發,成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肽納米磁珠捕獲和分離循環腫瘤細胞技術。
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是從腫瘤組織脫落進入外周循環血系統的腫瘤細胞,作為生物標志物,具有出現時期早、特異性高的特點,得到國際科學界的關注。但是由于其在外周血中含量極其稀少,捕獲的難度極高。“腫瘤捕手”采用世界領先的多肽納米磁珠技術,能夠精準捕獲外周血循環腫瘤細胞(CTC),靈敏度達到90%以上,檢測的腫瘤種類覆蓋國內外高發的大部分惡性腫瘤。
其高靈敏度檢測能將癌癥檢測提前到腫瘤組織只有1-5毫米大小時,大大優于目前的PET-CT技術(5毫米以上)以及CT等常規檢測手段(10毫米以上),并且具有高特異性、簡易無創、針對腫瘤種類廣泛等特點。目標是將晚期癌癥的10%-15%的治愈率,經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五年生存期提升到90%以上,使癌癥不再是不治之癥,挽救無數的患者和他們的家庭。
“腫瘤捕手”團隊目前已經與醫科院腫瘤醫院、協和醫院、北大腫瘤醫院、解放軍301、302、307醫院等醫療機構展開臨床科研合作。結果表明技術在肺癌、乳腺癌、肝癌及其他消化道等高發惡性腫瘤上靈敏度、特異性大大優于國外同類公司的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