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阿膠營業成本增加 加快海外驢皮資源拓展
發布: 2015-08-13 10:55:16 作者: 佚名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在中藥領域的阿膠行業,如果東阿阿膠[-2.02% 資金 研報](000423,SZ)自稱老二,老大的位置恐怕無人敢領。不過,這樣一個龍頭企業也有自己的苦衷。
今日(8月11日),東阿阿膠發布201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東阿阿膠完成營業收入25.47億元,同比大增47.53%,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達到7.72億元,同比增24.26%。在東阿阿膠的收入構成中,阿膠及系列產品主營業務收入21.12億元,比同期上升37.42%,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83.17%。
該成績著實讓人艷羨。然而,營業成本的大幅增加,也讓這家行業龍頭,背負更大的壓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因原料緊張問題,僅在2014年,東阿阿膠就漲價3次。對于漲價的原因,東阿阿膠方面給出的解釋都與“驢皮”有關。
營業成本1年增近五成
財報顯示,報告期內的營業成本為8.87億元,而在去年同期,該數字為6.03億元,一年間增加2.8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47.03%,接近五成。
對于營業成本變動原因,東阿阿膠在半年報中解釋稱:“主要是銷售增加及原料成本上升影響”。此前,東阿阿膠已多次作出類似解釋。公司最近一次漲價是今年4月10日,在結合市場與原料成本上漲情況后,東阿阿膠決定上調210克桃花姬阿膠糕零售價25%,出廠價亦進行相應調整。
在一位中藥界人士看來,對于阿膠行業來說,可謂“得驢皮者得天下”,從東阿阿膠自2010年以來的多次提價不難看出,驢皮是阿膠產業發展的保障。然而,因役用作用的喪失,曾在農村地區廣泛飼養的毛驢,大都已被機械產品取代。對以驢皮為原料的阿膠產業來說,這也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國家畜牧業統計年鑒顯示,驢存欄量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100萬頭下滑到目前的600萬頭,20多年來下降將近50%,并且還在以每年3.5%的速率下降。
此前,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談中,東阿阿膠人士表示,東阿阿膠的產能在行業中占絕對優勢,但國內同類企業約在四五十家,對驢皮的爭奪正不斷加劇。以東阿阿膠所在的聊城市為例,該市阿膠企業每年加工阿膠的全部產能應需要400多萬張驢皮,現在實際只能收購到100多萬張驢皮,僅達到全部產能的1/4。
加快海外驢皮資源業務拓展
由于驢皮原料緊缺,2010年底,山東物價局就規定,阿膠不再納入政府定價管理范圍,阿膠生產企業可根據成本制定銷售價格。而在東阿阿膠近年來的漲價公告中,“阿膠主要原料的驢皮資源持續萎縮,原料收購價格持續上漲。”幾乎成為每次都會提及的漲價原因。
東阿阿膠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因為驢皮資源緊張,公司最近幾年一直忙于拼搶上游資源,最長遠的方法,還是形成規模化養殖供應。
早在2002年,東阿阿膠就開始涉足毛驢養殖產業,多年來累計投資2億多元先后在山東無棣、遼寧阜新、新疆伊犁和岳普湖等地建立20個養驢示范基地。
不過,東阿阿膠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己養驢”投資巨大,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均由企業負擔,這個擔子很沉重。
今年6月16日,在第五屆中國商品驢產業經濟高峰論壇期間,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曾向《每日經濟新聞》等多家媒體坦言,現行畜牧政策對毛驢養殖十分不利,加劇了這一產業的失衡。2015年山東“兩會”期間,作為省人大代表,秦玉峰就曾提交“毛驢議案”。他認為,毛驢這一物種在我國已經瀕臨滅絕,提議讓毛驢同牛羊等一樣享有大型家畜扶持政策,納入草畜范圍。
在2015年半年報中,東阿阿膠亦提及:召開第五屆中國商品驢產業經濟高峰論壇,促進國家戰略層面對驢產業發展的重視;建立毛驢活體循環開發養殖示范基地,加快海外驢皮資源業務拓展,為公司發展提供保障。
秦玉峰曾對產業進行預估,“整個驢產業每年達到600億~1000億元的規模沒有問題。”不過,這都是建立在毛驢數量穩定的前提下。
上一篇:東阿阿膠閃耀中國品牌博覽會 煥發品牌新... 下一篇: 商務部發布山東阿膠調整直銷產品信息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