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增長30% 中國面膜行業野蠻生長
發布: 2014-09-19 15:40:26 作者: 黃雪萍 來源: 新快報

過去兩年是國內面膜發展大躍進的兩年,奧美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大大小小的面膜品牌在近兩年間增長了4倍。面膜從幾年前的功效型產品已經變成了護膚的快消品,面膜市場的體量也在逐級增大,中國的面膜市場規模已達100億元左右,目前正以每年約30%的速度增長,面膜在中國的使用人群中滲透率已接近45%,超越了韓國、中國臺灣地區。不過,在繁榮的市場背后也存在著隱憂,各種噱頭充斥的同時,也有不少安全隱患。
市面上品牌至少達300個
豬皮面膜、蝸牛面膜、蠶絲面膜……不一而足。第41屆廣東國際美博會9月17日至9月19日在廣州舉行,面膜是此次展會的一大亮點。新快報記者昨日在面膜展館里看見了各種成分豐富、外觀奇特的面膜。
在一家以主打磁石為亮點的面膜展位上,記者看到一些灰色模樣的顆粒分布在面膜紙上,銷售代表告訴記者,這種產品是公司今年新的主打產品,灰色顆粒的成分是來自以色列的死海泥,主要促進皮膚吸收和療養。“磁石面膜目前是市場上的最新的一個品類,我們的概念很前衛,銷售渠道方面還是以專營店和美容店為主,每月能售萬盒以上,而且還在增長。”該銷售代表熱情地介紹。
據奧美集團策略總監肖煒介紹,國內的面膜產業在這兩年經歷了跨越式的野蠻生長,大大小小的面膜品牌兩年間增長了4倍,目前市場上至少有300多個面膜品牌。
面膜的發展從專柜的品牌時代已經過渡到單片面膜的時代,國內企業在這輪面膜行情中也爆發出了不少的領頭品牌。以面膜起家的美即控股的CEO佘雨原表示,面膜具有高價值、大數量的特點,其滲透率可比過飲料、食品,目前國內的面膜市場滲透率已經超過了日、韓,經過這兩年的發展,中國的面膜市場還會出現奇跡。
細分市場成品牌出路
“國內面膜市場還是處在一個群雄逐鹿的狀態,國內外企業都爭先恐后入市。”一位化妝品從業人士告訴新快報記者,一些剛進入面膜市場的較小品牌商把發力點放在細分市場上,相較于以前的補水、美白等基本的產品功效上,他們更加注重面膜市場的細分,打造營銷亮點。“面膜市場以后的發展趨勢是更加往細分的方向去發展,比如說適合早晨敷的面膜,睡前、通宵、妝前都有不同的面膜品類來滿足需求,將面膜的功效與使用場景結合起來,很多企業已經在這方面發力了。”上述人士介紹。
這些面膜的市場表現究竟如何暫時還不得而知,記者走訪美博會的面膜展館,大多數廠商的銷售代表都表示自家的面膜銷量十分出色,月銷量都是在十萬張以上,一些力推電商、微商渠道的面膜更聲稱自己月銷量在50萬張以上。
一位美妝營銷專家對記者表示,面膜概念細分化是市場需要,要不然產品雷同沒有亮點。前幾年流行中國風、中草藥面膜,現在則倡導一個大面膜市場概念,這些都是打營銷概念,教育更多的用戶形成使用習慣,為了吸引代理商拿貨,銷量上通常存在水分,一個品牌面膜廠家月銷售六七十萬張,已經是非常高的成績了。
在繁榮的背后,其實也難掩行業的隱憂。一家面膜OEM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曾經有個對面膜市場不甚了解的老板自己購買精華液、包裝袋就拿去他們的面膜廠加工,貼個品牌就上市面賣了。“面膜并沒有那么簡單,包裝袋的密封性、透氧性、面膜布和精華液的匹配度都要通盤考慮。除此之外,還要經過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測試。”該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在面膜行業迅猛發展的背后也容易出現產品安全的隱患,之前爆出的面膜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違禁物質的超標,有業內人士曾爆料,一些小廠家想要以功效快速打開市場,往往會選擇添加一些違禁物質來快速獲得市場認可,美白、祛斑類面膜尤其是重災區。
上一篇:牙膏監管新規:備案管理頒發化妝品生產... 下一篇: 工商總局十月發布七日無理由退貨處罰辦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