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產品玩“畫皮” 網購藥品保健品化妝品亂象叢生
發布: 2014-09-18 15:24:15 作者: 梁素梅 來源: 天津日報


“三無”玩“畫皮” 網購坑苦你
網上購物的優勢已經很明顯,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心儀的商品。其中,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城可謂是包羅萬象,幾乎所有需要的東西人們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網絡購物大大節省了人們的時間和金錢,而且已經從年輕人逐漸普及到中老年人。然而,在這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背后,一些“三無”商品和違禁品卻借著這個平臺悄然銷售。藥品、保健品、化妝品、香煙等這些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商品在網絡銷售中占據很大比例,而現在人們追求自然、純手工、祖傳秘制的藥品、保健品、化妝品又盛行起來。這些用“返璞歸真”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真的很安全嗎?其實不盡然,有些人盲目相信所謂純天然、手工、秘制的商品,為迎合人們這種心理,近來沒有經過審批的“三無”商品在網上大行其道。在網上監管還很薄弱的情況下,一些打著純天然、手工、秘制的“黑作坊”生產的藥品、保健品、化妝品通過網絡銷售出去,會對消費者造成身體傷害,而消費者想要維權難度也非常大。
記者調查
想養顏健身,怎么就變成傷臉傷身了?
網購藥品、保健品、化妝品三大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關注的焦點慢慢轉變為健康飲食、保養身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服用一些保健品來增強體質。在網上你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保健品和中西藥,可謂是琳瑯滿目,國產的、進口的,祖傳老中醫秘制、各地偏方,花樣繁多。然而,這些藥品、保健品、化妝品都是合法的嗎?而一些消費者尤其是年輕女孩不懂甄別,盲目輕信網店宣傳,冒險使用,傷及身體的事例已發生多起。
問題1
代購 沒經我國審批 其實是走私品
首先,一些進口藥品、保健品代購店生意興隆。這些進口藥品、保健品在其本國得到了上市許可,然而我國并沒有正式引進這些藥品、保健品。一些人就從國外購進,再通過網絡銷售。淘寶上賣這些藥品、保健品的通常是由一些長居在國外的人代購,他們從當地藥店買入這些藥品、保健品后統一寄回國內在網店售出。這其實是一種走私行為,這些藥品和保健品既沒有通過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審批,也沒有上稅,這是違法的。但是現在人們對這一點的認知比較淡薄,人們大多認為國外的藥品、保健品就是比國內好,而且價格并不昂貴,很多人愿意選擇這樣的商品,才給這些代購提供了市場。
問題2
網上售藥 違法銷售中藥且虛假宣傳
其次,國產藥品網上銷售混亂。許多打著老中醫旗號的店鋪在販賣一些中草藥或中成藥。在店鋪的介紹里,他們總是把這些藥的治療效果吹得天花亂墜。有治心血管疾病的、去火的、治痘的、美白的、美容的、減肥的。店主總是信誓旦旦地保證這些藥是老中醫配的,具有多年的臨床經驗,是古方制藥。然而,在這些店鋪的介紹里,很少看到他們的行醫執照或者藥品銷售許可。未經許可是不許買賣中草藥和中成藥的,這些店鋪已經是違法了。這些藥的藥效沒有保證,甚至連基本的藥品安全都成問題。
問題3
資質 “黑作坊”產“三無”品橫行
再次,沒有任何資質、許可的“黑作坊”生產中成藥、化妝品、護膚品充斥網絡,隨意加工生產的商品就能拿到網上銷售,有的賣得還很火。網絡購物平臺成為銷售“三無”產品理想場所。加之監管的缺失,“黑作坊”加工的產品無衛生保障、產品中添加違禁品,甚至銷售違禁品的行為在網絡上橫行。
為了迎合人們愛美的心理,記者發現有關于美容、祛痘、瘦身這一類的中成藥賣得特別火,動輒上千的銷售量。因為女性是網購的主力軍,而且許多女性盲目追求美麗,不計成本和代價。
案例回放1
減肥過度代價大
記者查詢發現網絡上很火的一款中藥減肥小丸子,一個月的用量要200元。網友“若瑄”小姐一直因為自己的體重困擾,聽了同事的介紹,從網上買了這款減肥藥。這款藥品據稱是退休中醫的秘方,在云南產地買入藥材精制,對身體無任何副作用。店主甚至給出了自己的體檢單,說自己服用了四五年的減肥藥身體依舊沒有任何問題。
藥寄到手上之后,“若瑄”就有些猶豫,因為藥品就是用一個普通的白色塑料瓶裝的,上面只印了名稱,服用方法和保質期,連生產日期都沒有,更沒有任何生產許可證、批號和說明書。但是看到網上那么多好的評價,那么多真人反饋成功的案例,她還是抵擋不住誘惑開始按照網頁的說明每天服用這款減肥藥。服用了3天后,她就出現了心慌、尿頻、失眠等癥狀。她咨詢了店主,店主的回復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減肥藥加快了新陳代謝。聽了店主的勸慰,求瘦心切的“若瑄”小姐還是咬牙堅持繼續服用了一段時間。可是當月,她的經期就推遲了許多。但是她確實見到了減肥的效果,一個月她的體重下降了5公斤,于是她仍舊不死心地又堅持吃了一個月。然而,雖然她的體重是降低了,可是卻出現了經期紊亂和盜汗的情況,而且臉色蠟黃。
在家人的勸說下她去了醫院,醫生告訴她就是由于這款減肥藥導致她代謝紊亂才出現這種情況。像這種見效快的減肥藥肯定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她現在十分后悔,雖然體重降下來了,可是身體卻變得很虛弱,她趕緊停止吃這種減肥藥。需要吃中藥調理身體,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把身體調理好。

案例回放2
增白膏內藏異物
天津理工大學王小姐是大三學生,她皮膚比較黑,愛美的她一直在尋找各種美白的方法。她的一個同學給她介紹了一個中藥的方子“三白湯”,據說連續喝一段時間可以讓全身皮膚變白,王小姐聽了之后很動心,決定試試看。她從網上找到了一間專門賣中草藥和各種湯劑的店鋪。和店主聊天咨詢的時候,店主推薦給她一種“三白膏”,說是由“三白湯”的藥材熬制,直接沖水就可以飲用。因為在校不方便熬湯,所以王小姐就選擇了這種藥膏。
在店主極力推薦之下,她又買了另一種“珍珠美顏茶”,店主說這兩種藥劑一起服用效果最好。店主介紹,“珍珠美顏茶”是用珍珠和其他的藥材打成粉末制作的茶包,可以直接沖泡飲用。這款茶包的配方是他們的秘方,他們精選了一些高品質的珍珠和藥材打成的,效果非常的好。店主還說,堅持服用這兩款藥劑,一個月就可以看到明顯的美白效果。等藥品拿到手后,王小姐立刻按照店主推薦的方法堅持每日服用。連續服用了3周以后,她并沒有看到明顯的美白效果。但是她在“三白膏”中發現了一些黑色的固體,由于這種藥膏是十分黏稠的棕褐色膏體,這些沉淀在底部的黑色固體很難發現。所以這瓶藥膏快要喝光了,她才注意到這些黑色的固體。她聯系了店主,店主表示這是藥材的藥渣,不是異物,不會有副作用。可是王小姐不太放心,拿著這瓶藥膏去了藥店詢問專業的藥劑師。藥劑師表示,這肯定不是熬藥剩下的藥渣,是在熬制過程中混入的雜物。而且告訴王小姐,這種藥膏保質期很短,很容易變質。這種“三無”產品沒有衛生保障,還是不買為妙。王小姐又拿出“珍珠美顏茶”給藥劑師查看,藥劑師看了之后說這里面的藥材和珍珠都是一般的品質,而且粉末很粗糙。像這種品質的藥材在藥店只要花十幾塊就可以買一大包,而王小姐買了一個月的茶包竟然花了68元。在藥劑師的建議下,王小姐找了中醫做了檢查,中醫表示王小姐的體質并不適合喝“三白湯”,長時間服用可能導致身體受損,這畢竟是中藥處方,還是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王小姐花了不少錢,差點喝壞了身體,她再也不敢在網上買藥了。
記者瀏覽了該店鋪的網頁,發現上面沒有任何藥品生產、銷售許可和行醫執照,而是反復宣傳他的藥品安全有效,品質極好。還給出了許多文字和圖片的例子,而這款“三白膏”的銷售量每月都上千份,很多人都被這些文字和圖片忽悠了。評價里面也有許多好評,說這些藥劑有效果,至于是否是真實的評價,那就不得而知了。
三無產品玩“畫皮”
案例回放3
新鮮花瓣易變質
除卻這些吃進嘴里的藥品和保健品,一些所謂“純天然”的護膚品和化妝品在網上更是賣得如火如荼。
人們似乎都有一種錯覺,手工的天然的一定比機械化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好。特別是一些宣傳大牌的護膚品化妝品成本其實非常低廉,昂貴的原因是因為加了大幅的品牌宣傳費和稅費。許多有心人士就借此宣傳自制的護膚品,不僅天然無害,而且減去了許多額外的宣傳成本和稅費,價格很實惠。然而這些手工護膚品真的有那么好用嗎?一些網店店主就是利用人們追求“純天然”的心理,在網上銷售沒有經過審批和認證的不合格產品,消費者使用后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很多。
天津工業大學就讀的剛滿二十歲的小李是剛入大學沒多久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她很少用護膚品,在進入大學之后才開始研究起這些瓶瓶罐罐。在同寢室同學的影響下,她開始關注這些手工護膚品。經過網友的推薦,她看中了一家打著“天然芳療,手工護膚”旗號的店鋪。這家店鋪在網上的評價非常好。她和店主聊天之后,店主也很認真地了解了她的膚質,給她推薦了幾款商品。她最后選擇了一款金盞花爽膚水,據店主介紹,這款爽膚水和某品牌的明星產品是完全相同的配方,那個大品牌這樣的一瓶爽膚水要兩百多元,而在這家網店只要幾十元。
等寄到手上之后,小李發現這瓶爽膚水包裝也很精美,里面還有新鮮的金盞花瓣,看起來就很天然,小李很信任店主的話,立刻就開始使用了。一開始她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然而很快她就發現爽膚水開始變得渾濁,然后里面的花瓣很快就腐敗了。看到這樣的狀況小李嚇了一跳,立刻停止了使用。小李咨詢了店主,店主表示純天然不添加防腐劑的手工護膚品的保質期肯定比較短,還推薦小李買個小包裝繼續使用。小李可不敢再買了,她也很疑惑,某大品牌的爽膚水里也有花瓣,可是也不見腐敗的這么快呀。后來她找學校里的化學教授了解了一下,教授說品牌的護膚品都是經過嚴格測試的,像這種花瓣的添加都是在完全無菌消毒的情況下完成的,這些花瓣肯定是經過一些預處理才能放入護膚品中。然而這些手工作坊的衛生達不到嚴格的標準,如果直接添加新鮮花瓣,上面附著的微生物肯定會導致產品迅速的腐敗。教授還告訴她,任何可食用的材料和新鮮植物,比如牛奶、蜂蜜和一些花瓣葉子,如果沒有經過嚴格的消毒預處理,只要加入到護膚品中都會導致細菌微生物大量的繁殖,用這樣的護膚品說是毀容還差不多。小李心有余悸,馬上扔掉了手中那半瓶爽膚水,她再也不會買這些沒有安全保障的產品了。

案例回放4
護膚品不潔反傷膚
網友崔小姐是個十足的宅女,每天都要刷微博逛淘寶。最近她發現在她微信圈子里一家手工護膚品網店非常火,她很多好友都在推薦這家網店的產品。身為淘寶資深買家的崔小姐并不輕信這些宣傳,她也知道手工護膚品都是三無產品,并不動心。
可是,漸漸地,她幾乎每天都看見這間店鋪產品的好評,于是她就抱著好奇心瀏覽了這家店鋪的網頁。這間店鋪的網頁風格非常簡樸,崔小姐很喜歡。然后她發現這間店鋪的購買評價都非常的好,經過崔小姐的判斷應該有大部分都是真實的評價。她還看到店主拍攝的照片,其所選用的原材料都是經過國際芳療認證的品牌,看起來相當靠譜。崔小姐和店主聊了聊,店主并沒有拼命地給她推薦產品,而是很誠懇地跟她聊了護膚知識,這也讓她很有好感。
最讓她覺得放心的是,店鋪放出了品牌注冊申請成功的文件,這些護膚品都是自有品牌的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崔小姐相信了這間店鋪。于是,當她的精華用完了之后,她選擇了這間店鋪的一款“魚子醬抗老精華”。她在購買之前仔細地考察了這款精華所用配料,覺得沒什么問題這才開始使用。一開始使用確實不錯,于是她很快給出了好評還推薦給了別的網友。可是用了一段時間以后,她出現了毛孔增大膚色暗沉的狀況,還起了一些小痘痘。一開始她還沒想到是這款精華的問題。然而當她出差幾天偶然停用了這款精華后,起痘的情況竟然得到了改善。起了疑心的她停用了這款精華,痘痘竟然痊愈,膚色暗沉的狀況也改善了。崔小姐這才意識到真的是這款手工護膚品的問題。于是她很憤怒地找店主溝通,然而店主抵賴并不是他們產品的問題,并要崔小姐拿出證據來。無奈的崔小姐并不能提供任何鑒定,于是這件事只好不了了之。
但是她想不通,明明用的原料都是安全的,為什么還會出現這樣的副作用呢?她咨詢了一些有專業知識的網友。很多網友表示,護膚品是針對不同膚質的,就算大品牌的產品如果不適合你的膚質也可能會導致起痘。大品牌一個產品的研發可能會用幾年的時間,十幾人的團隊,經過上萬次測試,這還不能保證適用于每一個人,更何況這些小作坊的店主并不具備那么全面的知識和制作條件,就算原料都沒問題也不代表這些原料混合在一起不會產生反應影響特性,更沒經過任何測試,效果是肯定不能保證的。
崔小姐還詢問了關于商標注冊的問題,既然注冊了商標,這商品就應該是合格的呀。懂行的網友告訴她,就算注冊了商標也不代表這個品牌的產品是合格的。每一款化妝品和護膚品都要有單獨的衛生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還要通過國家執行標準認證,沒有這些證書的照樣是三無產品。這種產品不用壞了就不錯了,就不要期待它還能有什么功效了。崔小姐很后悔,輕信了網上的評價和宣傳,最終導致自己的皮膚受損。
案例回放5
美容不成滿臉痘
師范大學的小馮同學可被這些東西害苦了。她的閨蜜小郝是這些手工秘制護膚品的忠實擁躉,小郝經常給她推薦一些手工坊生產的護膚品,可是她一直都不敢用。后來小郝給她推薦了一款“全能面霜”,說是用完了效果特別好。小馮發現小郝的氣色果然不錯,而且痘痘也消去不少。長期被痘痘困擾的小馮沒抵住誘惑,花了一百多元也購買了一瓶“全能面霜”。
第一天涂完,小馮就覺得臉上有點辣辣的,店主說這是正常的反應,小郝也表示她也出現過這種情況。于是第二天繼續使用,小馮臉上就冒出了幾顆痘痘,店主非常篤定地表示這是在排毒,堅持用一周就能看到很好的效果。然而第三天一早起來,小馮滿臉都是紅紅腫腫的痘痘,嚇得她差點哭出來。
她趕忙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這是過敏了,而且情況比較嚴重,需要輸液治療,就算痊愈之后,她臉上的皮膚也很可能變成敏感肌膚。醫生告訴她,已經有很多用了手工護膚品過敏的病人到醫院治療的案例。每個人的膚質都不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而且這些手工護膚品在上市之前沒有經過過敏測試,安全不能保證。添加的那些天然的花草成分很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小郝用著沒問題不代表別人都用著好,這種三無產品還是不要輕易地嘗試了。

專家觀點
小作坊產品難保安全
記者咨詢了化妝品方面專家,專家表示,很多手工護膚品并不能達到其宣傳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對皮膚造成損害。
比如網上銷售很火的手工皂,其界面活性劑就是皂基,不論添加了什么成分,本質都會損害皮膚。皂基對皮膚的刺激性很大,一開始使用會讓使用者產生臉洗得很干凈的感覺,然而長時間使用會使肌膚失去水分,導致皮膚出油。
還有很多爽膚水,其實大部分原材料是水,而且這些小作坊連這些水是否無菌都不能保證,何談效果。
還有那些面霜和精華,一些有效的護膚成分成本都非常高,按照商品售價是不可能添加這些成分的,這些手工面霜和精華最多只起到潤膚的作用,那些所謂美白、祛痘、抗衰老的功效也只是說說而已。
專家還表示,護膚品畢竟只是外用的,即使再昂貴的護膚品,作用也是有限的。想要好的肌膚,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比任何護膚品都有效。
記者手記
不辨真偽 沒處后悔
記者調查了許多網上知名的藥店和手工護膚品店鋪,網上這些標榜“獨家秘制”、“手工天然”藥品、保健品、護膚品化妝品,大部分都是“三無”產品,并沒有通過國家認證。不要說保證效果,就連最基本的安全可能都無法保障。生產原料、配方和生產環境的衛生都沒有任何的監管,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怎么能讓人放心使用呢?

這些網店通過一些夸大的宣傳和虛假的評價來吸引消費者,特別是一些年輕愛美的小姑娘,經常會盲目地信任網上的評價而不去鑒別真偽。當產生了問題,對身體造成了傷害,這才追悔莫及。
最讓人心驚的是一些店鋪已經爆發過大規模的質量問題,然而仍舊有許多人前赴后繼地購買,寧可相信那些經過過度美化的文字和圖片,抱著僥幸心理使用這些產品。發生了問題之后,也總是投訴無門,只能自認倒霉。所以要謹慎購買,不要盲目使用。
網絡電商的監管目前在我國還是薄弱環節,這些“三無”產品何時能取締?發生問題之后消費者應該如何維權?這些都是隨著網購的快速發展所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希望相關部門盡快采取監管措施,亟待解決這些問題。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