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食素乃養生之道——我的東方素養觀
發布: 2014-05-09 09:00:50 作者: 理君博士 來源: 中國直銷網

適當吃素確實對身體有好處,但同時,吃素也是有講究的,盲目吃素并非養生之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魚大肉者不在少數,導致脂肪、蛋白質、糖分等攝入過多的問題比比皆是。于是有人選擇拋棄肉食,改為吃素。吃素一時間似乎成為了一種健康飲食的象征。
經常大魚大肉、高油高脂又不加節制的飲食習慣,往往導致營養攝入的不均衡。雖然在短時間內并不會引起太大的變化,但如果長期如此,往往會導致體內的飽和脂肪酸、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的累積,繼而導致或誘發心肌梗塞、直腸癌、糖尿病……
誠然,吃素的好處比吃葷要多,但長期吃素和不合理搭配食素顯然就有點矯枉過正了。長期吃純素食或不合理配搭的素食,會使人體內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比例失衡,嚴重的甚至會造成記憶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內分泌和代謝功能發生障礙,還容易引發貧血等問題。另外,長期素食或搭配不均衡還會引起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缺乏。因此,吃素養生最好張弛有度搭配均衡,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以適當素食以作調節。
定期素食及合理搭配乃養生之道
肉吃多了不利于健康,不合理食素亦無益于健康,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達到每天營養攝入的均衡。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細致的計算,嚴格的控制和長期的堅持也與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不相適應。在這種情況下,不妨試試定期吃素,也就是指每隔一段時間,如每周選擇一天或者兩天的時間不進食葷腥油膩食物,以素食為主,讓胃腸得到適當休息。
定期吃素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熱量的吸收和脂肪的累積之外,素食中豐富的膳食纖維也能刺激腸蠕動加快,膳食纖維可以帶走平時飲食殘留在身體里的殘渣、廢物、毒素,也有利于排便,起到清理腸胃的作用。另外,如果把人體的胃腸道比作一臺機器,那么定期的素食,就可看作是機器的“休息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工作負擔。
要達到養生的目的,定期食素的飲食方式就一定要堅持。飲食調理不見得能立即見效,即使是大魚大肉對身體的影響也并非一日之寒。因此,飲食養生是通過長期的堅持和影響而逐漸起效的。
吃素不等于只吃蔬菜
說起吃素,不少人首先想起的就是蔬菜。當然,吃素可不是讓你只吃“草”(蔬菜)。實際上,素食應該是除吃肉、吃魚、吃動物性食物等以外的范疇,而非僅僅是限于蔬菜。即使是吃素,也應該注意到營養攝入的均衡。通過其他各大類的食物,我們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攝取人體所需要的元素,如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熱量和蛋白質等。
除了當季蔬菜,素食中還應包括瓜果等其他植物性食物。當然少不了碳水化合物,如稻米、全麥等谷物,而蛋白質可以從豆類和堅果中攝取。實際上,五谷雜糧、蔬菜、水果、堅果、菌類、豆類等都可以成為很好的素食材料。東方素養全方位的配伍,則解決了食素不均衡的諸多問題。
上一篇:理君博士:男士有一種品質比外貌更吸引女性 下一篇: 小米最補“精氣神”——澤谷雜糧記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