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物酸堿性談素養(二)——我的東方素養觀
發布: 2014-03-11 16:31:20 作者: 理君博士 來源: 中國直銷網

當我們東方素養是綜合性的堿性食物時,不禁要問:素養作為堿性食品對美容健體究竟有哪些好處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一.瘦身排毒
素養中的蔬菜和水果都屬于堿性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新陳代謝,使身體更易吸收營養,同時帶出身體里的廢物,起到排毒瘦身的作用。
二.美容養顏
人體PH值在健康狀態下應是7.3-7.4,呈弱堿性。日常飲食中所吃的谷類、魚禽肉蛋均為酸性食物。酸性食物會使體內和血液中的乳酸、尿酸含量增高。有機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時,就會侵蝕敏感的表皮細胞,使皮膚失去細膩和彈性,變得粗糙無光。食物的“酸堿性”會影響體態和皮膚健美。多食堿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堿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質減少,并能防止其在管壁上沉積,使皮膚恢復細膩和彈性,變得光滑無比。
皮膚的健康,是美容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獲得皮膚健康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營養。近代美容學家也一再強調,宜多吃堿性食物,以保持體內偏堿性環境,對美容有益,不宜多吃酸性食物。這是因為,人體如過多食用酸性食物,體內的血液將傾向于酸性,造成血液循環的惡化,使機體新陳代謝降低。酸性的內環境還可造成皮膚的粗糙,使皮膚失去光澤,并易使人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肉類等動物性食品屬于酸性食物,所以個別喜歡吃肉的人容易長雀斑、長痣,且有皮膚變黑的現象。素養作為堿性食物可使皮膚光潔秀美。皮膚粗糙常令女人頭痛心煩。要想擁有“絲綢”般的皮膚,除了日常的保養護理,素養均衡的搭配,可保持酸堿平衡。多攝入生理堿性食物東方素養,可使皮膚更加光潔秀美,改善皮膚粗糙狀況。
皮膚松弛和皺紋的產生,是愛美人士的大敵。皮膚的美麗、健康與否與所吃的食物是分不開的,食物的質量和酸堿度會對容顏產生影響。堿性食物一直被認為有美容作用的食物,因為所有的堿性食物中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礦物質中的鈣能強化皮膚,增強皮膚的抵抗力,消除過敏;維生素C、E有很強的抗氧化性,抑制色素的增加,使皮膚白皙,并能延緩衰老。同時多吃堿性食物可以避免血液向酸性方面轉化,維持人體健康的弱堿性環境,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
三.預防“三高”
我們都知道,三高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三項指標超過正常標準。三高是一種“富貴病”,是由于長期的飲食習慣就是大魚大肉的吃而引起的。因此,醫生們在用藥物治療三高患者的同時,也經常告誡他們平時不要吃過于油膩的高脂肪、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如五花肉、蹄髈、烤鴨等,而要多吃雜糧、蔬菜、和水果,不要吃過于精致的食物和經過再次加工的食物如白面包、腌制食品等。這是因為這些醫生禁食的食品全都是酸性食品,而水果、蔬菜和絕大多數雜糧都屬于堿性食物。
四.益智健腦
研究證明,人的智商與腦液的酸堿度與有關系。健康人體的體液(主要為血液)應呈微堿性(PH值約為7.3-7.5),這樣有利于機體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并使體內的血液循環和免疫系統保持良好狀態,這個狀態的人精力更加充沛,智力發育也更加良好。而生成堿性體質的最快的方式就是多吃堿性食物,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作為堿性食品的素養含有較多的鈣、納、鎂、鐵、鋅等金屬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均有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缺乏,會引起生長發育的停滯;補充,可以加速生長發育和體重的增長,增強體質。而酸性食品則含有較多的磷、氯、硫等元素,攝入過多的酸性食品會使得血液變得粘稠,流動緩慢,從而減緩新陳代謝,造成大腦缺氧,四肢冰冷等。
五.預防亞健康
亞健康狀態的人群普遍都是酸性體質,而造成酸性體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攝入了過多的酸性食品,而堿性食品攝入不足,無法與多余的酸性物質中和,造成體內酸堿失衡,偏向酸性,從而導致了酸性體質的產生。因此,從直接原因入手,減少酸性食品的攝入,增多堿性食品的攝入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
最好的堿性食物莫過于素養,含有豐富的鈣,可防治人體缺鈣;素養中的碘也極為豐富,碘可以刺激垂體,使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恢復卵巢的正常機能,糾正內分泌失調,消除乳腺增生的隱患;素養中所含的排毒物質能促進體內的放射性物質隨同大便排出體外,從而減少放射性物質在人體內的積聚,起到排毒的作用;肥胖者食用素養,既可減少饑餓感,又能從中吸取多種氨基酸和無機鹽,是很理想的飽腹劑;素養中還有大量鉀、鈷、氟等微量元素和各種人體所需的胡蘿卜素、核黃素及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藻膠酸和甘露醇等,都是對人體極為有益的物質。
上一篇:理君博士:男士有一種品質比外貌更吸引女性 下一篇: 理君博士:分享我的26條飲食經驗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