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石家莊保健品市場:推銷商多手法“獵誘”老年人
發(fā)布: 2013-12-12 14:53:53 作者: 未知 來源: 石家莊日報

一款超過千元的保健品在市面上已屢見不鮮。保健品一直就是暴利產(chǎn)品,一般的推銷商會像年輕人推薦產(chǎn)品的各種好處,進而以孝順老人為由誘導年輕一代購買。而近日,一些保健品商家卻把目光投向了辨?zhèn)文芰Σ畹睦夏晗M群體。“平日里連一塊錢都精打細算的老人,可買起幾千元的保健品來,卻連眼都不眨一下。”提起癡迷保健品的母親,張先生既氣憤又無奈。
據(jù)了解,其實對于這些老年人而言,與其說他們是對保健品癡迷,不如說是對生命健康的孜孜以求。而一些保健品銷售商正是抓住老年人這一心理,把老年人視為了“唐僧肉”,誰都想吃一口。他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讓老年人心甘情愿地掏腰包。為此,一些老年人還“透支”了養(yǎng)老金。
為買保健品險些和子女翻臉
今年61歲的杜阿姨家中,一個小方桌上,擺放著各種瓶瓶罐罐的保健品。“這瓶是降血脂的,這是補鈣的,這是提高免疫力的……”杜阿姨一一介紹著保健品的功效,仿佛她手中的膠囊和小藥片都是包治百病的靈丹。“真的有效,你看我現(xiàn)在的氣色都不一樣了。”杜阿姨告訴記者,為了買這些保健品,她幾乎花光了每月的退休金,只要自己身體健康了,花再多的錢都值得。對于杜女士的做法兒,女兒小陳深感無奈。“我不止一次地勸我母親不要輕信保健品的功效,可老人跟魔怔了一樣,誰說都不聽,每天都一大把一大把地吃保健品。”小陳說,她特地從網(wǎng)上查詢過母親吃的保健品,根本就查不到批準文號。可老人不相信,執(zhí)意繼續(xù)購買。
“花錢是小事兒,萬一把身體吃壞了怎么辦?”小陳擔心地說,一種保健品并不是適合所有人群,盲目使用肯定有危害。“我這么說,我媽還不高興,覺得我舍不得給她花錢,為此還險些和我翻臉。”小陳無奈地說。
保健品推銷慣用招數(shù)揭秘
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隨著監(jiān)管部門不斷加大查處力度,單純靠夸大保健品療效、或者把保健品當做藥品來銷售的方法已經(jīng)不多見了。如今,商家們采取的推銷手段更為隱蔽,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會墜入陷阱。
招數(shù)一:體驗服務借機推銷產(chǎn)品
11月30日上午,記者跟隨張阿姨來到一家足浴體驗店。十幾平方米的房子里擺放著塑料板凳、簡易的茶幾和幾臺小型保健儀器,墻上張貼著各類保健品宣傳畫。幾位老人一邊泡腳,一邊和店里員工拉著家常。
見到張阿姨走進店內(nèi),一名20多歲的女店員親切地迎了上去。“張姨,您來啦,我這就給你準備泡腳湯料。”女店員的熱情服務讓張阿姨臉上樂開了花,泡腳過程中,店員主動給張阿姨捏腳、捶腿,甚至攀上了親戚。隨后,女店員話鋒一轉,開始推銷一種專治骨刺的保健品。張阿姨經(jīng)不住女店員的軟磨硬泡,花費近千元買回了兩瓶保健品。
“小姑娘嘴甜,看上去挺實誠,她介紹的東西應該錯不了。”張阿姨告訴記者,她已在足療店里買了上萬元的保健品,店員還經(jīng)常打電話咨詢食用情況,并介紹了不少養(yǎng)生的偏方。
招數(shù)二:免費活動讓人放松警惕
王青(化名)曾經(jīng)從事過保健品的銷售工作,他告訴記者,這種方式是利用親情服務,攻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線,讓老年人樂呵呵地自愿購買保健品。
“取得顧客的信任十分重要,公司通常會在推銷保健品之前先組織客戶參加為期數(shù)天的活動。就是為了讓顧客放松警惕,博得他們的信任。”王青說,第一天,他們會領著顧客進行采摘、旅游等娛樂性活動,通過聊天、噓寒問暖等方式拉近和客戶的距離。
第二天繼續(xù)游玩,過程中穿插一些養(yǎng)生保健的常識。在這個階段,他們絕對不會提到產(chǎn)品以及療效,只是通過交流套取客戶的健康信息。
第三天則專門講治病,根據(jù)上個階段掌握的客戶信息講解重點病癥,再劃分出重點的客戶。
第四天則講產(chǎn)品,雖然不直接說明有顯著療效,但是會暗示性表示產(chǎn)品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讓客戶產(chǎn)生治愈的希望。同時讓客戶記住你的姓名、電話,想買的可立即申請,當時不買的也不強迫,事后再通過反復談心的方式進行公關。
招數(shù)三:“權威專家”忽悠入套
王青說,一些保健品在宣傳時,往往會打出權威專家的名號。比如某某大學博士、某養(yǎng)生機構名譽院長、某中醫(yī)研究會會長等,這些唬人的身份往往會讓一些老年人產(chǎn)生強烈的信任感。
70歲的馬女士明言,她就是聽了一位號稱是國內(nèi)風濕領域第一人的講課,才對某產(chǎn)品深信不疑。“吃了近一年,花費了上萬元,一點作用都沒有,最后才知道這種產(chǎn)品根本沒有治療風濕的功效。”馬女士懊惱地說,自己當初就是被所謂的專家頭銜唬住了。
招數(shù)四:禮品饋贈引人上鉤
有的商家為了吸引客戶前來聽課,會事先做宣傳,聲稱聽課的人可以獲贈雞蛋、米、面等物品,一些老年人貪圖便宜就去聽課。而這種課通常是延續(xù)性的,幾次下來,客戶一般就會慷慨解囊。而且一旦購買了產(chǎn)品,還可以用代金券等手段幫客戶形成購買習慣,更有甚者,還會許諾介紹新客戶可獲得獎勵,從而將客戶轉化成潛在銷售者。但聽課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禁止年輕人入內(nèi)。“年輕人警惕性高,不容易被忽悠,會砸了生意。”王青直言。
為了增加可信度,部分商家還會直接雇托來現(xiàn)身說法,表示自己用了產(chǎn)品之后效果非常顯著,推薦大家購買。事實上,有不少人在培訓上聽到的現(xiàn)身說法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一般幾十元錢就能雇一個托兒,有時候,這些托甚至都是專門找聽課者認識的人。“看到連鄰居都這么說了,人們自然就會深信不疑。”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