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與低碳——我的“東方素養”觀
發布: 2013-10-23 15:35:57 作者: 理君博士 來源: 理君博士

三生中國不僅是低碳生活的倡導者,也是響應低碳生活的踐行者,不論從其有機食品還是東方素養都得到全面的驗證。有人會問:東方素養如何體現低碳生活呢?其實,素養的理論、有機的運用和生食的方法,都是低碳生活的重要標志。
素養符合低碳理念
我們先從素養的理論來看低碳生活。環保主義者從“低碳生活”中引出了“低碳飲食”概念,對于這個概念現代人一般有兩種解讀。一類人是站在身材的角度解讀,認為低碳飲食就是攝入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另一類人站在環保的角度,認為低碳飲食就是減少碳的排放量。站在身材的角度解讀的人,注重攝入肉類等蛋白質飲食,減少谷物類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站在環保的角度解讀的人,注重多吃素食,減少肉類等食物的攝入。雖然有兩種解讀,但更多的人卻傾向于后者,加入了“少吃肉、騎自行車、坐公交車、簡約消費”的生活方式中。
“低碳飲食”,一開始是一種減肥方法,倡導人們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消耗量,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時至今日,“低碳飲食”已從減肥方法變成了環保及健康主張,人們對它又有了新解讀。人們消費的食物需要人類的各種勞動和資源消耗來生產。研究發現,生產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類,比生產谷物類、蔬菜類食物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多。低碳飲食就是通過減少紅肉攝入,進而減少人體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對健康有益。
一.肉食對環境的間接破壞
每生產1kg肉類,就會排放出36.4kg的二氧化碳,相當于開車出門3小時。吃一塊牛排對地球變暖的影響,相當于一輛轎車行駛3.2公里的熱量。
飼養和運輸1kg肉所需的能源,可以讓一個100瓦的白熾燈泡連續亮3個星期。
甲烷排放的37%來自牲畜,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72倍,動物排泄物產生的甲烷比交通工具多23倍,產生的氧化亞氮比交通工具多296倍。一氧化二氮排放的65%來自牲畜,它的暖化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96倍。
全球造成酸雨之氨的排放幾乎65%是來自牲畜。
牲畜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部溫室氣體51%。
二.素食對環境的貢獻
食素者所消耗的資源只有肉食者的1/20。德國生態經濟研究所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長期肉食,每年造成的碳排放量相當于駕駛一輛中型汽車行駛4758公里,而食素者一年吃掉的食物所造成的碳排放,約等于駕車行駛2427公里。研究表明,摒棄肉類及乳品,完全素食,可以將生產食物排放溫室氣體降為原本的1/7,相當于駕車行駛629公里。若完全食用有機食品,則為肉食者的1/17,相當于駕車行駛281公里。
三.提倡“素養”,減少肉食消費也是對減碳的莫大貢獻!
人類在2012年吃掉的動物數量總計4000多億只,平均每天吃掉12億只左右。如此龐大的數量會造成多少的溫室效應呢?按照生產1kg肉類排放36.4kg的二氧化碳的標準計算,如果每個中國人每年少吃1kg肉,將減少二氧化碳473.2億kg;少吃2kg肉,將減少二氧化碳946.4億kg;少吃3kg肉,將減少二氧化碳1419.6億kg;少吃4kg肉,將減少二氧化碳1892.8億kg;
用“素養”理念提倡的植物蛋白取代動物蛋白,我們并沒有失去什么,卻帶來巨大的利益。不僅免除因肉食帶來的種種疾病,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世界水資源危機、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環境污染和全球暖化。由此,地球的破壞性能量會減弱,災難將會被化解,這對我們的地球母親,將產生多么積極巨大的貢獻!




四.素養理論符合低碳生活,但并非完全拒絕肉食!
素養理論提倡環保的低碳生活,并非是要人們只吃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素食,如谷類、蔬菜和水果等,而不攝取對身體健康也起重要作用但卻是高二氧化碳排放的食物,如脂肪。辯證地看,有益于健康的一些脂肪也是低二氧化碳排放食物。
脂肪分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前者主要含于肉類中,后者主要含于魚類和植物油里。不飽和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如Ω-3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而且,必需脂肪酸是構成生物膜和前列腺素的原料,對維護心血管和大腦的正常功能至關重要。必需脂肪酸這類脂肪主要存在于深海魚油(如角鯊烯、海狗油等)和堅果種子中,生產和消費這些食物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顯然比肉類低多了。因此,食用這些食物既有利于健康,也是一種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理君博士:男士有一種品質比外貌更吸引女性 下一篇: 突出個性——你的直銷產品需要的是個性!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