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捐贈榜 拷問企業社會責任
發布: 2008-05-17 14:50:36 作者: admin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 |
與越來越多的營救人員一同增加的是各方的捐贈和希望!
《每日經濟新聞》調查,在汶川地震發生的72小時之內,參與捐贈的公司和公司人早已數以萬計,截至昨晚《每日經濟新聞》發稿,捐贈1000萬以上的企業已超過85家,捐贈500萬~1000萬的企業超過15家;捐贈500萬以下的企業不計其數。
捐助企業紛紛表示,希望通過捐贈,幫助災區和受災人群,重建家園,重拾希望。這充分體現企業公民社會責任,如同比爾·蓋茨所說:“伴隨著巨大財富而來的是巨大的責任!
《每日經濟新聞》同時發現,不少時常倡導企業公民責任的企業卻在災難面前潛水、失語,甚至借捐助之名行揚名之事。
5.12汶川強震,讓我們從捐款榜來拷問企業社會責任。
昨日上午,本報收到消息,中華慈善總會收到一筆5000萬的企業捐款。捐助企業派兩名男性代表連夜飛到北京。在總會財務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將支票匯入捐款賬戶后,下午便乘飛機離開北京。兩名代表沒有主動留下任何身份信息。記者經過多方打聽獲悉,該企業名為“蘇源集團”,有可能是一家南方民資背景的企業。
匿名企業捐款5000萬
在得知這一消息后,記者趕到了中華慈善總會。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一家民營企業,經營多種業務,但是之前并沒有聽說過這家企業的名字。企業和總會領導聯系以后便直接飛到北京。
當總會請該企業代表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時,一位代表這樣說道:“我們也是普通老百姓,表達了心意心里就踏實了”。婉拒了留名的要求。這位負責人還提到,總會和紅十字會即將籌備同一首歌賑災義演,想請該企業領導出席,代表也婉言謝絕,一再重申 “我們不是為了出名!睋,舉辦一場同一首歌費用至少需要400萬費用。
這位負責人回憶,年初抗擊雪災中這家民營企業也曾匿名捐款。
據中華慈善總會財務部相關人員透露,該企業的保密意識很強,不肯透露自己的任何信息。
隨后,記者來到現場捐款大廳,詢問類似于該企業的匿名捐款多不多。工作人員介紹,個人捐助者很多都不愿意留名字。比如,一位先生放下2000元扭頭就走,工作人員趕緊請他留下名字,以便開具發票和證書,對方回答:“不用了!”工作人員只好在發票上的捐贈者一欄中寫下“無名氏”。據悉,這樣的無名氏很多。
捐款只為揚名上央視
除了“無名氏”,捐款企業也不乏“揚名氏”。負責現場捐助的工作人員向記者描述,有一些國企甚至在捐助后直接發問:“我們的稅怎么算?”
除了這家無名氏,慈善總會工作人員表示,再沒有企業是匿名捐助的。“對許多企業而言,宣傳自身品牌肯定也是他們(捐款)的目的之一!贬槍@一現象,中華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感到很苦惱,他對記者說到,有些捐了錢的企業每天要打一、二十個電話來詢問:“我們何時能上報上網、我們何時能上央視?”秘書長每天要處理捐助的各種事宜,對于這種電話很無奈,也不知該如何回答。
總會一位副秘書長則向記者表示,企業試圖通過捐款達到宣傳的目的,我們表示理解,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斑@次是中華慈善總會有史以來收到善款最多的一次。大家都很有心,慷慨解囊了,這就夠了!
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央視“新聞30分”前插播廣告,費用是每30秒9萬,100萬的廣告費僅供單頻道播放11次。如果捐助100萬能被媒體報道,報紙、網絡、電視的強大宣傳攻勢則可以為企業省下不少廣告費。每經記者 江旋
最新數據:
全國共接收捐贈款物逾13.44億元
據民政部統計,截至15日15時,全國共接收社會各界捐贈款物13.44億元。其中:民政部接受捐款5800萬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接收6.24億元;中華慈善總會接收2.2億元;北京、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江西、重慶、湖南、青海等省份已經向四川、陜西、甘肅等地震災區捐款3.8億元;企業及社會團體捐款6213萬元。
據民政部救災救濟司消息,截至15日15時,已有3.77萬頂救災帳篷和5萬床棉被運抵災區。其中運抵四川成都帳篷3.22萬頂、棉被5萬床;運抵甘肅帳篷0.35萬頂,運抵陜西帳篷0.2萬頂。其余救災物資將于今明兩日陸續運抵災區。
上圖為5月13日,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周俊明(中)與香港工會聯合會及香港海員工會代表在支票遞交儀式上。當日,香港多個團體通過中聯辦遞交捐款,協助四川地震災區抗災救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