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內訌:完美對抗真善美
發布: 2008-03-17 13:07:05 作者: 呂斌 來源: 《法人》

一向神秘的直銷行業烽煙再起,兩家知名直銷公司——完美與真善美的一場紛爭,也許能從側面反應出直銷行業對于經銷商的規范問題已十分嚴峻
文 本刊記者 呂斌
時至2008年2月14日,北京真善美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宗明已經被廣東警方羈押整整半年的時間了。他是因涉嫌“損害廣東完美公司商品聲譽”而被批捕的。而完美和真善美均是國內知名的直銷公司,并且兩者淵源頗深。
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的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是全國納稅500強企業,產品知名度和銷售額在國內直銷行業名列前茅。而他的“小兄弟”——北京真善美日用品有限公司雖然規模要小得多,但其生產的艾盧和安倍莉系列產品在業內也已頗具知名度。
兩家企業的紛爭,主要圍繞著市場競爭展開,而雙方各執一詞、撲朔迷離的案情也引發了人們對直銷業競爭“潛規則”的關注。
兄弟情仇
完美和真善美——這兩家從名稱到生產范圍以及目標市場都高度相似的企業,同為國內知名的直銷公司。他們分別由兩位馬來西亞華僑創辦,淵源也非同一般。
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馬來西亞完美資源有限公司在廣東省中山市投資設立的僑資企業,2006年12月1日經國家商務部批準在廣東省開展直銷業務,銷售保健食品、化妝品和保潔用品。
而真善美董事長廖宗明與完美董事長古潤金、完美副董事長許國偉,在1997年前曾被稱為完美的“三駕馬車”。三人曾共同創辦完美公司并共同見證了企業由小到大的艱難歷程。
但是1997年,時任完美總裁的廖宗明突然退出完美公司。直到現在,當事者與完美對其退出原因仍保持緘默。
離開完美的廖宗明很快在北京籌建了真善美日用品有限公司,產品也以蘆薈系列產品為主。作為國內兩家主要生產蘆薈礦物晶保健品的直銷公司,完美與真善美在產品類型上高度同質,并在同一目標市場展開激烈競爭。
但真善美公司成立僅一年后,1998年4月21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對整個傳銷行業進行全面整頓。此次“禁傳令”將廖宗明的計劃全盤打破,真善美不得不在起步階段就艱難轉型為傳統企業。
相比之下,完美則幸運得多,在“禁傳”不久,完美即取得了三部委特批的轉型企業資格,并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
2004年8月8日,已經轉為傳統企業7年的真善美突然宣布進軍直銷行業,并全面推出“艾蘆”產品,繼而又推出“安蓓莉”系列。這兩大系列產品一經推出便來勢洶洶,很快便在競爭激烈的國內直銷行業取得一席之地。
接下來,兩家公司關于經銷商倒戈、產品質量問題的恩怨就一直沒有斷過。直到2007年8月14日,一個爆炸性消息傳出——北京真善美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宗明被警方刑事拘留。
經銷商倒戈
完美與真善美這對歡喜冤家的矛盾最早發端于完美的一個前經銷商——郭廷江的倒戈。
2003年2月,曾任教師的福建人郭廷江在福建省福清市開設了一家完美專賣店。同年8月,郭廷江的弟媳也在福清開設了另外一家完美專賣店。
但經營僅一年多時間,2004年12月,郭廷江就攜弟媳向完美公司提交了店鋪結業申請。他們退出完美公司的主要理由是:“福清市的完美專賣店已達9家之多,造成競爭加大,利潤攤薄。”
在退店過程中,郭廷江提出店鋪中未銷售的貨物全部退款的要求,而完美公司認為該批貨物中的部分產品已經過期,而且數量不實,不能全部退還,雙方就退貨事宜協商數月未果。
2005年3月,郭廷江到福建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將完美公司的一部分產品作了檢驗,他稱:“結果顯示‘完美蘆薈礦物晶沖劑’的檢驗結果多項超標!
以此為依據,郭廷江聯合其他有退貨糾紛的店主共同跟完美公司談判,但完美公司認為產品在送檢過程中,沒有該方人員陪同,不認可檢驗結果。緊接著,2005年4月14日,完美公司公開發布了取消郭廷江及弟媳兩店的經營資格和業務經理資格的聲明。
完美公司此舉更加激怒了郭廷江,2005年5月23日下午,郭以部分完美產品“劣質、過期、包裝沒有生產日期”為由,召集當地工商部門和許多媒體,將未能退掉的“5萬元”完美產品付之一炬。
至此,郭廷江與完美公司徹底決裂,并搖身一變,從一名“完美商業糾紛受害者”成為一名專業的“反完美斗士”。
雖然大多數媒體并沒有完全采信郭廷江單方面提供的資料,但關于完美產品的負面報道還是陸續出現在一些電視臺、網站和紙媒體上,也對完美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作為一名經銷商,郭廷江為什么要緊追完美不放?業界傳聞,事情并非郭廷江的私人恩怨那么簡單,而這種競爭模式在直銷界已經屢見不鮮,“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對此,完美總裁胡瑞連也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特別表示:“這件事可能還存在著不正當的商業競爭!
“一般來說,相互詆毀產品的行為,主要發生在經銷商身上,這一點其實傳統公司也有!敝袊变N網戰略合作部總監王利明在接受《法人》采訪時表示,經銷商教育一直是直銷業的老大難問題,為了擴展自己的業績,部分經銷商往往不擇手段,這也使很多直銷企業深受其害。
臺面下的競爭
2007年3月,一篇名關于完美保健品的負面文章大量出現在媒體報道中,時逢3.15消費者權益日前后,這篇負面報道被各報刊和網站紛紛轉載,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讓完美公司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產品信任危機。
針對此事,完美公司迅速作出回應,立刻在中山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此事進行集中澄清。
然而,這些難辨真偽的負面消息是從哪里來的呢?
對此,完美公司總裁助理于顯文表示,“此次事件背后存有不正當商業競爭的因素”。并將矛頭直指以受害者和前經銷商雙重身份出現的關鍵性人物——郭廷江。
完美總裁胡瑞連也表示,“郭廷江原為完美經銷商,但因向公司虛報業績騙取銷售傭金,被查處并解除資格。郭廷江出于報復心理向國家職能部門和媒體投遞不實舉報信,故意破壞公司形象!
此后不久,郭廷江被拘。接著,2007年8月14日,真善美董事長廖宗明也被拘。
如果說廖宗明的被拘與“郭廷江事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對于產品同質現象嚴重而又一向神秘的直銷行業來說,所謂的不正當競爭是否已成為一種潛規則?
“不排除完美是在憑借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對競爭對手進行打壓!币晃粯I內律師這樣告訴《法人》,這兩家企業是國內目前最主要的蘆薈礦物晶產品生產者,如果拿掉真善美,完美就可能在此行業占據壟斷地位。
但中國直銷網專欄作家、直銷專家張光輝卻有不同看法。在接受《法人》采訪時張光輝表示:“我認為這種情況只是少數,直銷行業雖然同質現象嚴重,但其競爭的主要內容卻不在產品上!
“制度和系統才是核心的競爭點,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針對經銷商的‘分配規則’,獲得經銷商就能獲得市場!睆埞廨x表示。
中國直銷網戰略合作部總監王利明也告訴《法人》:“所謂不正當競爭并非直銷業的潛規則競爭模式,這可能是很多人對直銷業的一個誤解。如果單純從解決不正當競爭的角度看,我認為建立對經銷商的有效教育機制將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兩家公司的紛爭還遠沒有結束,預計接下來的相關訴訟也將十分復雜。但這個案例也讓我們更加關注直銷行業,尤其是直銷業的競爭。在銷售方式和暴利產品飽受爭議之外,如何建立良性的管理和競爭模式是不是也值得我們探討?